「AI有保琵」 工研院攜手中華電信為黑面琵鷺保護注入活力

工研院首度參與臺灣年度氣候行動盛事「2024第四屆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於10月18日至20日在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首次亮相由工研院與中華電信(2412)共同合作開發的「AI有保琵」AI鳥類辨識行動方案,旨在結合中華電信5G行動網路和AI人工智慧技術,自動識別棲息地內的黑面琵鷺。透過這一創新監測方案,系統不僅能即時掌握黑面琵鷺的數量,還能為保護珍稀鳥類和維護生物多樣性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成為生態保育的重要助力。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林昭憲表示,黑面琵鷺是國際鳥類紅皮書中全球瀕危物種之一,而每年來臺的數量占全世界三分之二,因此臺灣黑面琵鷺的監測現況相當重要。透過這套全臺首創的AI自動辨識黑面琵鷺監測系統,不僅提高了監測效率,展現科技在環境保護中的潛力,更體現了企業在生態保育上的責任,在面對氣候變遷及生物多樣性的挑戰時,跨界合作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促進多方資源整合,為臺灣創造永續未來。
過去臺灣監測黑面琵鷺,主要透過衛星追蹤和人工觀察來監測黑面琵鷺的棲息地和遷徙路徑,雖然這些方法能提供重要的數據,但缺乏持續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更新,可能影響監測的準確性和效率。此外,環境變遷和人為干擾也使得監測結果難以反映實際情況。「AI有保琵」行動方案具備一鍵部署AI模型的優勢,使用中華電信5G高速傳輸網路,提供棲地即時影像AI辨識進行AI模型辨識,結合工研院開發AI辨識演算法持續迭代與多模型精進,全天候穩定監控即時辨識多隻黑面琵鷺數量,免出門即可瞬間識別飛鳥百態,突破以往人工調查人力、時間及天候限制、數據不精確、鳥越多越難數的困境。
這一創新AI監測方案能快速分析鳥類的數量,並計畫在未來持續訓練擴充模型,以提供更為精確的生態數據。這不僅將協助保育研究和行動,也能即時掌握生態變化,快速應對潛在的環境挑戰。
工研院擘劃「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尤其注重「人工智慧」發展,此次透過AI辨識系統整合打破傳統人力調查觀測盲區及技術限制,無疑為未來防止棲地干擾提供了新的可能,為候鳥的保育工作注入了新動能,並在臺灣的濕地保護中樹立了「科技助力,永續精彩」的新標竿。
「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 TWCAE」自2021年舉辦至今,已成為每年氣候行動的盛事。今年第四屆聚焦在「多元共融Unity in Diversity」為活動核心主題,並扣合國際議題趨勢和今年度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COP29主題,聚焦「永續(Sustainability)」、「公正轉型 (Just Transition)」、「多元共融(Inclusion)」三大議題主軸,集結產官學研齊聚一堂。
訂閱《科技玩家》YouTube頻道!
💡 追新聞》》在Google News按下追蹤,科技玩家好文不漏接!
📢 Sony Xperia 1 VII旗艦手機爆3災情!台灣官方跟進日本「暫停出貨銷售」
📢 Switch 2上市前搶先玩!這11款遊戲必玩
📢 iPhone 17 Air對決Galaxy S25 Edge!超薄大勝但被爆「其他地方沒這麼驚豔」
📢Windows 10續命大絕又來了!不想升級Win11最後方法曝光 多1年支援
📢 小米手環10開賣!5亮點當千元高CP穿戴裝置 可直攻NFC版本更好用
📢 得獎公布/ASUS TUF Gaming初音未來聯名電競組開箱!鍵鼠全套香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