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航空難唯一倖存旅客憶當時:自己解開安全帶「難想像從火球走出去」

步伐加快! 陳奕爆雙喜臨門後悄辦婚宴 紀曦晨高訂婚紗曝光

對外冷靜、對家人超暖!「3星座」溫柔只留給最親的人

Google Cloud、LUXGEN攜手建雲 用資料分析、AI雙引擎搶市

因應LUXGEN n7從行銷、銷售到客服全面線上化的新模式,Google Cloud、LUXGEN宣布合作,建立資料雲端策略。圖為電動車n7。圖/納智捷提供
因應LUXGEN n7從行銷、銷售到客服全面線上化的新模式,Google Cloud、LUXGEN宣布合作,建立資料雲端策略。圖為電動車n7。圖/納智捷提供

鴻海、LUXGEN合作的第一款電動車n7,自今年3月推出以來,銷售成績不錯。因應LUXGEN n7從行銷、銷售到客服全面線上化的新模式,Google Cloud、LUXGEN宣布合作,建立資料雲端策略,運用客戶資料平台(CDP)、雲端與人工智慧(AI)技術,布局車聯網創新數據應用,探索行車數據的商用化價值。

Google Cloud台灣業務副總經理呂欣育表示,隨著汽車產業邁向「CASE」趨勢,也就是連線(Connected)、自駕(Autonomous)、分享與服務(Shared & Service)、電氣化(Electrified)等四大趨勢,聯網化與 AI 化可望為車主帶來更多的行車安全與便利性,也將為車廠帶來更多創新的商業模式;Google Cloud 提供具備先進技術、高擴充性且符合資安規範的雲端基礎架構、強大的資料分析工具、專業團隊的在地支持,成功為 LUXGEN 打造客戶資料平台與AI智能客服系統,提供車主線上使用體驗,希望助力 LUXGEN 在方興未艾的電動車市場搶得致勝先機。

有別於過往的油車,LUXGEN n7在電動車車款展示、銷售的路徑全面採取線上化,唯一的線下接觸就是試乘,採用BigQuery打造客戶資料平台,將有助LUXGEN營運策略與數據更完整連結,以現有車主資料建立消費者輪廓分析和辨識需求,將潛在客群區分提供給第一線銷售人員,運用雲端數據分析進行更精準和高效的受眾行銷服務,與過往相比,成本降低了80%,並大幅優化資料處理時間。

LUXGEN也運用BigQuery改善行銷和銷售表現,其行銷和銷售團隊可以從原本的數小時,到現在僅需幾分鐘,就可以透過資料貼標分群辨識客群,除了提升資料處理的效率外,也能針對客群收集喜好等相關資訊,提供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的服務,提升售前服務品質。

為帶給消費者更好的售後服務、解決車主疑難雜症,LUXGEN也將運用Google的Gemini AI基礎模型,將LINE官方群組打造成AI智能客服系統。運用 LUXGEN 操作手冊訓練AI模型,針對車主在偏向功能操作和維修指引類型的大宗疑問快速排解,同步將難題分流導引到真人客服,提升客服回饋品質。智能客服系統上線兩個月內,已累積16萬用戶,有效減少三分之一的客服處理需求。

Google Cloud與LUXGEN從規劃到建置智能客服僅耗時兩周,並在一個多月內完成測試、上線服務。

鴻海 電動車 雲端 Google Cloud AI

延伸閱讀

鴻海科技日談 AI、電動車 最後一盤卻爆賣單收跌

電動車市場出現轉折 劉揚偉:與鴻海原先預期接近

n7 LR孿生車型將進軍北美市場 新款電動車Model D亮相

法官下令Google 開放Android給應用商店開發者

相關新聞

台積嘉義先進封裝恐「遲到」 業界關注是否衝擊全球HPC晶片供應

台積電積極擴充先進封裝產能之際,驚傳嘉義先進封裝布局遞延。台積電原規劃,嘉義先進封裝AP7廠第3季設備進機,供應鏈近期陸...

被問「台積電考慮漲價?」魏哲家金句連發幽默霸氣 股東會笑聲不斷

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今天首次主持股東會,在近2小時30分會議中,談營運業績、AI與全球布局鏗鏘有力,霸氣十足,反駁台...

「台積電不怕關稅」魏哲家股東會首秀有問必答 5大重點一次看

台積電今天召開股東常會,是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上任後首秀,在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全球經濟陷入混沌不明之際,魏哲家在整場...

獨/輝達用地如何處理? 新壽回覆北市府內容揭曉

輝達該用何種方式來取得北士科的T17、T18用地?現在不僅成為外界矚目的焦點,北市府也傷腦筋,為此,北市府在上周五發函給...

軟銀孫正義、甲骨文有望大量下單 鴻海AI訂單爆發

川普政府總投資上看5,000億美元的AI大建設「星際之門計畫(Stargate Project)」如火如荼進行當中,關鍵...

美國半導體關稅 台積電證實美國子公司提供回應意見

美國半導體關稅各界關注,台灣已根據美國232條款送出意見書。台積電今天證實,由亞利桑那子公司提供回應意見,至於相關細節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