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院長去年猝逝…高雄62年老牌醫院將熄燈 衛生局回應了

逾30年前與15歲少年生下孩子 冰島兒童部長在消息曝光後辭職

張振寰告別式在這天! 離婚23年前妻鮑正芳:讓他體面的走

AI 應用扮推手 2029年全球晶圓代工營收突破2,700億美元

至2029年,全球晶圓代工營收將突破2,700億美元。(本報系資料庫)
至2029年,全球晶圓代工營收將突破2,700億美元。(本報系資料庫)

DIGITIMES分析師陳澤嘉預估,2024年全球晶圓代工營收估達1,591億美元、年增14%,2025年營收可望成長16%;至2029年,全球晶圓代工營收將突破2,700億美元,2024~2029年複合年均成長率(CAGR)將達11.5%,其中,AI/HPC應用帶動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需求強勁,是未來5年推升晶圓代工產業營收成長主要動能。

半導體產業自2022年開始進入庫存調整期,至2024年上半雖逐漸進入尾聲,但消費性電子需求迄今仍呈現疲軟,電子業傳統旺季效應僅表現溫和,2024年成熟製程將承壓。不過,在AI/HPC應用帶動先進製程需求暢旺下,陳澤嘉預估 2024年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營收成長動能營收將達1,591億美元,年增14%。

展望2025年,全球晶圓代工產業需求仍將由AI/HPC應用主導,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需求將持續暢旺,成熟製程營收動能則需視2025年下半電子業旺季效應強弱而定。陳澤嘉指出,2025年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營收將達1,840億美元,年增約16%。

另一方面,美國2024年10月因應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進行年度出口管制政策調整,將成為影響2025年及以後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因子。

觀察未來5年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發展趨勢,陳澤嘉認為,AI/HPC應用仍將扮演晶圓代工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加上先進製造與先進封裝產能將持續開出,2029年全球晶圓代工業營收將突破2,700億美元。

由於AI/HPC晶片仰賴先進製造技術,此帶動台積電、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英特爾(Intel)將先進製程推進至1.4奈米節點,但三大業者競爭格局將取決於英特爾Intel 18A製程量產情形,及三星電子晶圓代工先進製程進展與投資布局策略而定。

同時,IC設計業者考量先進製程價格昂貴,AI/HPC晶片生產也將更加仰賴先進封裝技術,盼從晶片模組與系統層面加強性能,而非僅依靠先進製程提升晶片的性能表現。因此,陳澤嘉指出,2.5D/3D封裝、共同封裝光學(Co-Packaged Optics;CPO)等先進封裝技術為未來AI/HPC晶片發展仰賴的重點技術,已吸引晶圓代工業者加強布局。

觀察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地緣政治仍將是影響未來5年晶圓代工產業重點因子,包含新任美國總統科技政策、中美科技競局、美國及其盟友的半導體管制措施等,都將牽動產業發展,台積電拋出Foundry 2.0重新定義晶圓代工產業範疇,及更多晶圓代工業者進行多地投資,都是業者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的策略。

晶圓代工 營收

延伸閱讀

台積電布局全球 德媒:護國神山藉經濟威懾中國暴力

英特爾 AI 晶片砍單 華碩、技嘉急向大廠調貨

台廠兩優勢 收服手機龍頭

從半導體龍頭到變收購標的 英特爾怎麼了?資深投行家剖析4大致命傷

相關新聞

台積電變美積電?經長:「這六種」情況將不予核准對外投資

朝野立委關切台積電(2330)赴美投資。經濟部長郭智輝20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表示,台積電赴美投資須經過經濟部投審會審查...

輝達GB300將亮相 分析:代工廠議價能力轉弱「僅台積電有能力漲價」

輝達17日將舉行的GTC技術大會,有望發表新一代人工智慧(AI)伺服器GB300。分析師指出,在地緣政治影響下,供應鏈赴...

台積提議 合資經營英特爾

路透十二日引述四名匿名知情人士獨家報導,台積電已向美國晶片設計商輝達、超微、博通和高通提議入股一家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

Meta 6.5兆打造AI軍火庫 廣達、緯穎打強心針

臉書母公司Meta傳正評估斥資逾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56兆元),興建一座旗下歷來最大的新AI資料中心園區。法人...

「臺澎三號」海纜全斷 數發部緊急調度海纜備援

數位發展部今(25)接獲中華電信通報,「臺澎三號」海纜發生全斷障礙。為疏解斷纜可能影響,數發部即請中華電信緊急調度訊務至...

台積電熊本二廠驚傳動工時間延後 公司這樣說

日本媒體報導,台積電(2330)熊本二廠驚傳動工時間延後,對此,台積電今日傍晚回應本報記者提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