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 國科會秀產學合作成果

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暨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今起於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4天,國科會設置「智慧機械科技創新館」,並於今日舉辦開幕儀式。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指出,此次許多研發都是從需求面出發,導入人機協作的技術,並非為了做研究而做,會場展出的手術機器人、雙臂人機協作機器人都是亮點。
國科會表示,此次專案有許多亮點,例如台大生物機電系教授顏炳郎團隊透過生成式AI結合醫師臨床經驗,於術前協助醫師規劃安全進針路徑,建立進針決策模型,使「手術機器人」具有適應性自主決策的能力,降低醫師手術困難度,提高手術安全性。
「手術機器人」團隊成員鍾承晏解釋,該系統主要應用於腫瘤消融手術,目前醫生在規劃進針路線時,會受限於2D影像的視線盲點,所以團隊希望提供給醫生存在於三維空間路徑規劃的可能,尤其病人是會呼吸的,所以整個路徑是呈現動態的,透過這個機器人學習、模擬病患的真實狀況,也可以讓醫生去估測病人在呼吸狀況下,該如何規劃進針路線。
東台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瑞雄致詞說,自己的角色是站在產業面去面對市場和使用者,但他發現現行的技術不夠消化市場的需求,所以前瞻的發展要往學界找答案,透過良好的產學合作,學界可以帶領產業走向更具展望的發展。
清大動機系教授張禎元團隊的博士生蔡涵皓分享,實驗室在和廠商合作的過程中就發現,許多加工廠面臨到老師傅退休、年輕人不願從事這份工作,又或者初投入該領域的新人在經驗的累積上尚需時間,所以他們就想說是否可以開發一套雙手臂系統學習老師傅的技巧,並且運用機器人的優勢,日夜不停提供產出,未來也可以透過人機協作的模式,建造一個智慧工廠。
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蔡宏營指出,本次展出5項智慧機械相關專案計畫,包含智慧微塵感測器技術研發、人機協作機器人技術開發與系統整合、虛實加工技術開發與智能化系統整合、次世代智慧製造關鍵技術研發與發展智慧製造及半導體先進製程資安實測場域等,共22個計畫團隊參展。
蔡宏營說,從智慧機械上游的感測器元件,中游的工具機控制器,到下游的虛實加工技術開發、機器人、智慧化系統整合與次世代智慧製造關鍵技術應用,勾勒出智慧機械產業上、中、下游技術脈絡。
訂閱《科技玩家》YouTube頻道!
💡 追新聞》》在Google News按下追蹤,科技玩家好文不漏接!
📢 TORRAS FlexLine 67W充電器開箱!1秒收納伸縮線 Switch 2也能快充
📢 4G、5G便宜資費懶人包/5G方案399元最划算、4G吃到飽繼續降價
📢 蘋果秋季發表會他篤定是9月這天!除了iPhone 17系列還有新品亮相
📢 Google新品發表會傳8月登場!除了Pixel 10爆料共9款新品亮相超期待
📢 2025台灣蘋果BTS方案起跑!贈品自由配最多8選1省1萬6 優惠資格一次看
📢 免費貼圖4款!陳傑憲+自取名字陪你到明年、厭世上班族這一款超好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