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冲呼應童子賢 強調核綠共存、改善糧食危機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呼應童子賢,強調核綠共存改善糧食危機。
圖/本報資料照片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呼應童子賢,強調核綠共存改善糧食危機。 圖/本報資料照片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今日以「核綠共存國土規劃的潛台詞」一文,呼應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對於「核綠共存」的主張,來改善糧食自給不足的危機。他更直言,最頭痛的是若政府堅持現有的政策:「就算請出子賢,不!子貢,也是解決不了危機的!」

陳冲還比喻,往昔子貢問政於孔子,得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的答覆,如今民信不易,軍訓又不足,倘糧食再有問題,國何以立?再兩個月,一年一度的「糧食供應年報」又將出爐,屆時政府又要花多少篇幅解釋糧食自給日漸惡化的情勢?

陳冲表示,近來重啟核能的議題,常與童子賢三字同時出現,7月下旬童子賢傳給他文官學院飛越專案演講的新聞報導,拜讀之餘,他由衷佩服其說話精準與用詞遣字的技巧。

陳冲接著轉述內容,學員提問「能源議題」時,童說明能源議題不是只有選擇煤炭或核能,能源選項也牽涉重要的國土規劃議題,話鋒一轉,童表示做電力規畫選擇時,「要仔細思考能源對國土規畫的影響」,然後技巧導出本年7月義大利內閣重返核電的理論基礎,以及能源多元化的重要,最後神龍甩尾,童董提到糧食危機,認糧食是戰略物資,良好的國土規劃,核綠共存,才能兼籌並顧,保存農業並提高能源韌性。

陳冲說,自己對國土及能源議題,只有常識,並進而稱讚童對能源糧食左右開弓,且讓他想起一段在2014年6月5日總統府舉辦資政座談會的往事。

陳冲表示,當時他是無給職資政,針對日漸浮現的糧食安全乃至能源安全議題,建議以海外大型農場或礦場(油田)為標的,透過例如主權基金投資,掌握糧食或能源來源,甚至可考慮將部分基金證券化,由全民共同參與,可惜蒭蕘之見,主席未能裁決,也未列入會議結論。事隔十年,他表示:「現在倒挺羨慕童董在7月19日的黃鐘之音,媒體爭相報導,各界也多討論。」

回到當年所提出的建議,陳冲說明,其實他當年建議,不是無的放矢,後來經COVID疫情,乃至俄烏戰爭期間驗證,各國對小麥、大麥、稻米、及肉類的管制,農業部想必餘悸猶存。台灣原本天然資源有限,2000年為加入WTO開放稻米等農產品進口,以致農地休耕,糧食自給率在入會後急遽下降,根據去年底出版的「2022糧食供需年報」,糧食自給率又創十年新低,已降至30.7%,這是以熱量加權計算的綜和糧食自給率,其中水產類自給率雖達131.9%,看似驚人,不過如扣除遠洋漁撈能量(多數直接轉口),依聯合國FAO糧農組織統計,國產魚自給率約只有34%。

他進而指出,童子賢多次提到光電產業耗費土地資源,1萬5399公頃面積的太陽能板(近600座大安森林公園,才抵得上一個核三廠,約占去年用電的5.67%。而全台可耕農地由1990年約45萬公頃因廢耕等已經減半,如因光電再增加農地流失,未來想擴大農業生產,勢將無地可耕。不論是能源或糧食問題,台灣經濟政策,長久以來原則上是基於自由貿易而設計,時移代改,碎片化經濟來臨,保護主義盛行,禁運風險升高,如不調整思維,而仍酖沉美式洗腦的自由貿易,迷信友岸外包的救贖,恐將會進退維谷。

童子賢 農業 陳冲

延伸閱讀

未來哪個領域用電成長最多?童子賢點3產業:重中之重是選擇不排碳的發電

自詡「傳道士」 童子賢:不排斥任何降低碳排的能源

賴清德納李遠哲童子賢入委員會 王鴻薇:想找擁核支持

童子賢喻核廢料如籠中猛獸「似危實安」 學者:是政府不想處理

相關新聞

輝達GB300將亮相 分析:代工廠議價能力轉弱「僅台積電有能力漲價」

輝達17日將舉行的GTC技術大會,有望發表新一代人工智慧(AI)伺服器GB300。分析師指出,在地緣政治影響下,供應鏈赴...

台積提議 合資經營英特爾

路透十二日引述四名匿名知情人士獨家報導,台積電已向美國晶片設計商輝達、超微、博通和高通提議入股一家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

Meta 6.5兆打造AI軍火庫 廣達、緯穎打強心針

臉書母公司Meta傳正評估斥資逾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56兆元),興建一座旗下歷來最大的新AI資料中心園區。法人...

「臺澎三號」海纜全斷 數發部緊急調度海纜備援

數位發展部今(25)接獲中華電信通報,「臺澎三號」海纜發生全斷障礙。為疏解斷纜可能影響,數發部即請中華電信緊急調度訊務至...

台積電熊本二廠驚傳動工時間延後 公司這樣說

日本媒體報導,台積電(2330)熊本二廠驚傳動工時間延後,對此,台積電今日傍晚回應本報記者提問。

鴻名員工涉嫌盜賣公司存貨 影響淨利8千萬

連接器廠鴻名(3021)17日晚上召開重訊記者會,鴻名總經理林嘉祥指出,公司發現一名員工涉及偽造文書、盜賣存貨之不法行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