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LB/柯爾7局好投 洋基3勝1敗淘汰皇家挺進美聯冠軍賽

蔣宋夫妻/三弟到三妹 不同暱稱曝蔣中正對宋美齡情感

北投皇池溫池影片外流案...偷拍主嫌大賺113萬 檢今起訴求重刑

AI對國家政府影響至鉅! 建立其制度將其資源轉化為實際應用

AI示意圖。來源/ingimage
AI示意圖。來源/ingimage

制度:國家政府影響至鉅

國家建立制度的重要性

為了將資料、運算和人才等原始要素轉化為實際應用,必須使用國家人工智慧力量的關鍵─制度。

擁有國家人工智慧力量的堅固基礎固然寶貴,但這些並不會自動轉化為軍事、政治或經濟優勢。要利用人工智慧提升軍事實力,軍事機構必須取得人工智慧技術並找到應用方法。

要利用人工智慧塑造資訊環境,國家必須能夠建立主導資訊生態系統的技術平臺,如Facebook或微信,並制定平臺治理規則,以促進國家利益。由於人工智慧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技術,許多國家都能投入必要資源,人工智慧革命的發展則取決於各國如何應用這些原始要素資源。

美國-商業引領合作

人工智慧革命為軍隊帶來特殊的挑戰,因為大部分人工智慧技術創新都不包括傳統國防工業。廿世紀60年代,聯邦政府主導美國的研發生態系統,為美國近三分之二的研發活動提供資金。

隨著時間推移,公共部門的研發資金不斷減少,目前已不足美國研發總額的四分之一,此重任轉由私人公司承擔,許多商業創新試圖將軍事用途納入其中。國防部的十四個「關鍵技術領域」中,有十一個是商業技術。要想獲得尖端且變革性的技術,軍隊必須與那些可能不熟悉或不習慣與政府配合的公司合作。

美國國防部(DoD)進行了一系列組織創新,將商業技術引入軍隊,其中包括國防創新部門(Defense Innovation Unit,簡稱DIU)、聯合人工智慧中心(Joint AI Center)和馬文計(ProjectMaven)等。

在「四個戰場」中,Google參與了「馬文計畫」,該計畫使用人工智慧圖像識別技術來處理無人機視訊訊號,但最終Google決定不再繼續參與該計畫。亞馬遜和微軟的員工同樣反對與軍方扯上關係,但目前這兩家公司仍與美國軍方繼續合作中。美國軍方在引入人工智慧技術面臨多重挑戰,其中一些挑戰是由於五角大廈和矽谷之間的文化差異造成的。但政府的官僚作風是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

中國-政府的積極發展

美國並不是唯一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的國家,中國也同樣在投資新的機構和組織,加速納入商業技術。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高級研究員、中國軍事技術專家艾爾莎.卡尼亞強調:「中國國防創新實驗試圖模仿和適應美國的方法。這方面的例子包括DARPA類型的競賽、智慧無人機蜂群系統挑戰賽,甚至還有類似DIU的部隊。」2018年,中國中央軍委科技委員會,一個大致類似於DARPA的組織,在深圳組織了「快速反應小組」,「利用先進的商業技術為軍隊提供服務」。一些中國報導甚至將該小組稱為「中國的DIUx」。

政府機構也可以透過研發投資、教育政策、資料、運算和標準制定等公共產品,以及合理的監管政策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科技生態系統的政策,激勵創新。中國政府特別積極地發展基礎科學,自1998年以來,研發支出平均每年增長15%。2015年,中國啟動了一項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重大國家計畫,以提高中國的經濟和技術競爭力

中國的技術投資正在帶來收穫。中國的人工智慧「國家隊」領導者: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商湯科技和科大訊飛(iFLYTEK),都是全球頂尖的人工智慧公司。人工智慧只是中國目前與美國基本持平或領先的幾個高科技領域之一,另外還有量子運算、5G無線網路和基因組學(genomics)。中國已崛起為技術強國,並正在將技術領先地位轉化為軍事上的進步,如軍隊「智慧化」。中國對「智慧化」戰爭的願景是透過人工智慧、通訊網路、大數據、雲端運算和物聯網設備等,實現武器、裝備、平臺、決策和後勤的智慧化。

中國的急起直追與美國的因應

相比之下,美國還古板地認為自己仍居於全球技術領導者的地位。幾十年來,美國在全球研發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持續下降。1962年,美國全國公共與私人部門的總研發支出占全球研發支出約70%。然而,到了2018年,美國在全球研發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已不足30%。在1998年時,美國的研發支出是中國的十三倍,但是現在的中國已經縮小差距,並有望在2020年中期超過美國的全球研發支出比例。

美國兩黨領導人對這樣的趨勢感到震驚,呼籲大幅增加人工智慧研發技術支出。參議員馬丁.海因里希、羅伯.波特曼和布萊恩.沙茨提議,在2019年開始的五年內,增加20億美元的人工智慧研發技術的支出。在當時每年11億美元的非國防人工智慧研發支出和大約80億美元的國防人工智慧研發支出的基礎上,這只是一個小幅增長。到2021年,人工智慧研發的非國防支出將增至15億美元,國防支出估計將超過90億美元,但其他國會領導人卻要求聯邦支出有更大的增長。眾議員威爾.赫德和羅賓.凱利在2020年提議,2025年時應該將聯邦人工智慧研發支出提高到每年250億美元。參議員查克.舒默呼籲應該進行大規模投資,提議在2025年之前將聯邦人工智慧研發支出增加到1000億美元。華盛頓方面普遍認為,美國政府需要在人工智慧上投入更多資金,但是要投資多少才夠呢?

我採訪了前Google首席執行官艾瑞克.施密特。身為國家人工智慧安全委員會的主席,他對美國與中國的人工智慧競爭有什麼看法?他表示:「我可以告訴你我們對白宮說了什麼:『你們應該加倍,加倍。然後再加倍。然後再開始與我們對話』。」最後,委員會建議在2026年前將每年的非國防人工智慧研發經費翻一番,達到每年320億美元,比2020年的水準增加大約30倍。

美國對人工智慧研發的覺醒

然而,在川普政府執政期間,即使美國官員對與中國的競爭採取更強硬的立場,美國政府的做法也受到傾向於小政府的意識形態所束縛。川普政府在2021財務年度預算中提出將非國防人工智慧研預算翻倍,但這並非對聯邦政府在推動創新的認可。在增加人工智慧研發預算的同時,擬議削減一系列科技機構的資金;包括國家科學基金會削減六%、國家衛生院削減7%、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部門削減11%、能源部科學辦公室削減17%、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削減19%、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削減30%、國家環境保護局科技預算削減37%、政府科學基礎建設投資削減40%、並完全取消高等研究計畫署的能源研究預算,總計將聯邦研究支出削減了9%。雖然人工智慧研發預算的增加,但在總體上卻削減了美國科學發展的預算。

好優文化出版《AI的無硝煙戰場》
好優文化出版《AI的無硝煙戰場》

艾瑞克.施密特提出增加聯邦研發支出的有力論證。他認為:「聯邦政府在早期研究中的作用對於所有企業的發展和技術領先地位至關重要。」國會兩黨議員絕大多數都支持增加對美國科技創新的投資。在2022年,國會透過一項龐大的兩黨法案—《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為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科技領域提供2800億美元的投資。隨後,眾議院於2022年初透過《美國競爭法案》(America COMPETES Act),對科技進行投資。經過數十年漠視,美國政府正慢慢覺醒,重新投資研發及創新領域。

應用本國資源

各國政府可以選擇如何應對人工智慧革命:是迎接全球競爭的挑戰,還是陷入困境而失敗。不同國家獲取資料、運算和人才的能力各有不同,但正如地緣政治競爭一樣,如何運用本國資源,將是影響政治結果的重要因素。中國在運算和人才方面有很大的弱點,但中國政府正在以一系列的國家措施來提高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科技競爭力。在2021年全球人工智慧指數中,Tortoise人工智慧研究所將中國的政府戰略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加拿大。緊隨其後的是沙烏地阿拉伯、西班牙、法國、俄羅斯、韓國和芬蘭。與此同時,美國擁有巨大的結構性優勢,尤其是在人才方面。但由於缺乏統一的國家戰略,美國正在浪費這些優勢。在Tortoise人工智慧研究所的政府戰略排名中,美國僅位居17。

(本文摘自好優文化出版《AI的無硝煙戰場》,作者:保羅.夏爾 )

AI 國防部 競爭力 美國

相關新聞

鴻海蓋最大AI伺服器廠 規劃在墨西哥建GB200工廠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昨(8)日表示,繼主權AI之後,主權伺服器正在興起,鴻海不僅會是全球第一個出貨輝達(NVIDIA)最新G...

聯電、緯創、台塑化同日被駭 3廠均稱對營運無影響

晶圓代工廠聯電、電子組裝廠緯創、石化大廠台塑化網站,近日都傳遭到駭客攻擊,三家公司均表示已恢復運作,對營運無重大影響。刑...

黃仁勳開金口 AI鏈安啦 「Blackwell需求很瘋狂 大家都想要到最多」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2日表示,新一代Blackwell架構AI晶片已全面投產,「市場對Blackwell的需...

科技戰延燒…美打擊陸面板 雙虎迎轉單

美中科技戰火延燒,外電報導,美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穆萊納爾(John Moolenaar)24日致...

外媒:高通洽談收購英特爾

晶片巨擘高通(Qualcomm)傳出近日已向同業英特爾(Intel)洽談收購事宜。如果談成,將是近年來最具震撼性、影響最...

大摩:記憶體寒冬將至 供過於求問題將延續至2026

外界普遍認為記憶體市況正走在穩健的道路之際,外資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卻大潑冷水,直言記憶體「寒冬將至」,DRAM市場恐從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