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鴻海看台灣AI:頂級造琴廠但未誕生世界提琴家
鴻海研究院執行長李維斌26日示警,台灣資源有限,雖受惠硬體而獲世界矚目,但目前在AI生態系領域上,並無完善執行力,儘管全世界各大廠來台廣設研發中心,但尚未拉升台灣人的薪資水平。台灣應避免用自己國人的肝、自己國家的電,卻成就其他國家企業的輝煌,要學會趁此時機,借勢造勢。
李國鼎科技基金會、玉山科技協會、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及東南亞影響力聯盟26日合辦「2024 國鼎論壇」,以「AI時代下的科技與人文省思」為題,邀廣達技術長張嘉淵、鴻海研究院執行長李維斌、華碩雲端暨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台灣AI卓越中心副總召集人許永真、微軟亞洲研究院前副院長張益肇與談。
李維斌指出,台灣在人才、薪資仍有進步空間,「硬體這幾年都沒問題,但在此基礎上,我們(台灣)能做什麼?目前仍相當空泛。」他認為,台灣政府、基金會都應擴大攜手合作,思考前途,與國外科技巨擘洽談引進更多人才,並提高在地員工聘雇薪資,台灣更「需要借勢造勢,引進更多人才、軟硬體結合技術。」
李維斌說,台灣硬體產業已經造了第一個勢,但如何造第二個勢?我們已經錯過一波mobile(行動)趨勢,未來如何避免走歪了?當資源有限,需要用有限資源,創造第二波高潮。」
張嘉淵則以Midjourney為例,指出Midjourney仍須由人類下指令才能繪出奇幻而美麗的圖,人類可使用AI工具創造美好圖像,顯見未來不缺工具,但AI生態系不能只造工具,而應以此為基礎擴充自身能力,與他國競爭,「台灣現在有點像克雷莫納(Cremona)造琴廠」,但尚未誕生世界第一的提琴家。
克雷莫納是世界知名的小提琴製作中心。張嘉淵描述,「他們知道怎麼造提琴,有好的樹木、技法、油漆來造琴,但好樂手、音樂家、詞曲創作者,這就是科技與人文的匯聚:造琴者要懂琴、拉琴人也要懂琴,共通點是仍位居「人的世界」。他說,神經網路自古至今尚無太大改變,但如何應用新的神經網絡、新語言、新數據進行訓練,才是全新課題,人類要「學會問出聰明的問題,不要讓現在的AI變成想像力的限制,應該成為推著你往外跑的動力」。
李維斌也贊同,台灣如今不只缺乏小提琴家,也仍缺乏更多「指揮家」。他並提醒,AI基本法也相當重要,希望基本法能促進產業、人才,提供更多指引,讓企業「避免踩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