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一體化壓鑄升級爆紅 鴻準、華孚有望搶食商機

特斯拉近期在上海超級工廠成功開發出一體化壓鑄技術2.0版本,大幅降低近四成生產成本,且讓車體更輕,引爆新一波電動車車殼進化革命。 路透
特斯拉近期在上海超級工廠成功開發出一體化壓鑄技術2.0版本,大幅降低近四成生產成本,且讓車體更輕,引爆新一波電動車車殼進化革命。 路透

特斯拉近期在上海超級工廠成功開發出一體化壓鑄技術2.0版本,大幅降低近四成生產成本,且讓車體更輕,引爆新一波電動車車殼進化革命,讓一體化壓鑄技術成為業界當紅炸子雞,激勵鋁鎂合金市場需求,台廠當中,鴻準(2354)、華孚都具備相關能量,鴻準更已有供貨BMW實績,順勢搶搭商機。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發出的一體化壓鑄技術2.0版本已在對岸掀起熱潮,並成為新能源車產業熱搜關鍵字,相關概念股走勢強勁,鋁合金精密壓鑄件廠愛柯迪、寧波拓普集團都備受市場關注,二家廠商今年以來股價分別勁揚32%、24%。

據悉,特斯拉在2020年時,領先業界導入一體化壓鑄技術,將複雜的底盤零件一次壓鑄成型,省去沖壓、焊接等步驟歷經,但因製程難度極高,因此適用的車款並不多,在歷經三年練兵期後,順利開發出2.0版本,預料將適用於更多車款,也讓其他電動車品牌廠大感緊張,擬加速跟進使用一體化壓鑄技術。

業界人士透露,特斯拉使用具備6,000噸至9,000噸壓力的超大型壓鑄機「Giga Press」完成一體化壓鑄技術2.0,大幅減少所需的零件數量和焊接工序,與傳統製程相比,車身約可減少800個焊接點,零件數量減少80多個,車身重量減輕16%,整體節省約四成的生產成本。

台廠方面,鴻準、華孚都積極搶進此一市場。其中,鴻準旗下大陸瀋陽廠與青島廠主要負責新能源車一體化壓鑄的大本營;該公司曾在2021年時,大舉集結200名擅長車殼技術的人才投入開發,並獲得BMW採用,為台廠車用一體化壓鑄技術先驅。

鴻準是鴻海起家本業模具的分身,深受集團創辦人郭台銘重視,由於電動車除了馬達與電池等動力能源系統之外,車殼的精確度攸關車輛安全性與減重幅度,不容許尺寸公差,更是重中之重。

華孚近年積極搶攻車用,目前車載機構業務營收占比已達約八成,新能源車機構需求則占整體車載需求約45%,隨著車市日益蓬勃,帶動華孚營運走升。

什麼是一體化壓鑄技術

一體壓鑄製程(Megacasting)是將熔融的金屬倒入鑄型中,然後施加壓力使其成形,冷卻後再脫模,優勢為可一次性消除需要投入的眾多工序,縮短生產時間與成本,並兼具輕量化特性,缺點是當車子受損時,維修費用也會比較高。

以特斯拉的一體壓鑄製程技術為例,若與傳統製程相比,車身約可減少800個焊接點,零件數量減少80幾個,車身重量減輕16%,整體則可節省約四成的生產成本。(記者陳昱翔)


延伸閱讀

Apple Car也可能採用一體化壓鑄技術

特斯拉交車量恐衰退 2022年以來首見

新能源車 鴻準 華孚

延伸閱讀

比亞迪台廠供應鏈有遠慮!陸拉高汽車零件自製率 相關族群能繼續沾光?

歐查電動車補貼 掃到特斯拉

網友指特斯拉車位沒停好 女星「左右三個車位都我的」

網友指特斯拉車位沒停好 女星「左右三個車位都我的」

相關新聞

台積美廠勞資爭議落幕 晶圓廠裝機可望加速

台積電前往美國設廠引發的勞資爭議可望畫下句點。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與當地勞團亞利桑那州建築業委員會(AZBTC)昨宣布達成...

晶片禁令 美來台畫紅線…AIT邀台廠與會

美國今年十月擴大管制對中國大陸出口晶片,美國商務部下月將派說明團來台,前往新竹與台南科學園區舉辦說明會,向我國的半導體製...

台灣大、台灣之星今合併後用戶破千萬 月租費最低149元起

台灣大哥大、台灣之星今(1)日正式合併,合併後,台灣大網內用戶擴大破千萬,不只通話優惠,更照顧多元族群,同時享受多元資費...

晶圓代工成熟製程 大降價

晶圓代工成熟製程業者面臨產能利用率六成保衛戰,傳出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等指標廠為搶救產能利用率,大砍明年首季報價,幅度...

台積電熊本廠明年量產 日本官員學者組團來台取經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將於2024年底量產,可望帶動熊本成為日本半導體重鎮。因應未來發展,日本官員及學者來台取經,前往台積電中...

不再只有理工男 台積電高階女主管:保障名額給有能力女性

台積電攬才、培育對象向下探到女高中生,台北市教育局今攜手台積電舉辦「台灣高中女力科技論壇」,邀請台積電研發組織處長廖思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