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綠委搶占立院議場 柯建銘反嗆傅崐萁:膽識好就來單挑

嚇阻策略 美眾議員:讓習近平每天都認為不合適犯台

黃子佼買性影像辯紓壓 律師稱「1情況可判刑數千年」:怎能輕描淡寫

東海大學攜手教育部 與全國大專院校聚焦數位轉型

東海大學攜手教育部舉辦「112年度全國大專校院資訊行政主管研討會」。記者宋健生/攝影
東海大學攜手教育部舉辦「112年度全國大專校院資訊行政主管研討會」。記者宋健生/攝影

為推動新興科技在教學研究的應用,東海大學攜手教育部於今(21)日舉辦「112年度全國大專校院資訊行政主管研討會」,邀請頂尖資訊領域學者,強調培育未來具備數位力學子,也共同探索多元創新教學的無限可能。

東海大學舉辦的「112年度全國大專校院資訊行政主管研討會」,在教育部指導下,以「未來大學.數位科技」為主題,探討未來大學的數位科技應用。

此為各公私立大學資訊行政主管的年度盛會,與會者包括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副司長邱仁杰、東海大學副校長張嘉修、台中市數位治理局長林谷隆、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東海圖資長楊朝棟、教務長楊定亞、公共事務處長黃兆璽等人。

楊朝棟表示,東海大學很榮幸再度承辦此次研討會,離上一次承辦此會已經事隔九年,期望透過活動交流,讓與會的資訊行政主管迅速掌握最新科技趨勢,協助各大專校院推動校園的資訊化和永續發展,提升服務效能。

邱仁杰表示,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嶄新應用,並邀請與會代表共同探索多元創新教學的無限可能,培育未來具備創造力的學子。

而此次研討會結合前瞻資通訊議題,聚焦於人工智慧、數位轉型、資安防護、雲端服務、智慧學習、永續減碳等關鍵主題,共有4場專題演講、1場專題報告、20場科技新知分享。

研討會特別邀請頂尖資訊領域學者,如台北商業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張瑞雄、數位發展部署長呂正華、成功大學電資學院院長詹寶珠、交通部公路總局主任王東琪等人,進行專題演講。

張嘉修表示,東海大學致力於推動AI教育,引進最新軟硬體設備,以激發學生對AI的熱情,提供更多實作機會,促使多元化學習,為未來的卓越發展做好準備,跟上時代的步伐。

林谷隆也強調,大家需要更積極地面對數位化的未來。台中市政府也積極強化線上便民服務、資通安全,並結合產業與學界力量,一起推進台中智慧城市的發展與治理。

此次研討會匯聚全國各大專校院資訊主管的經驗及智慧,與資訊界專業人士的互動交流及技術分享,提供一場豐富的知識盛宴,並讓與會資訊主管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在經驗與最佳實踐的交流中,取得各方面的科技新知與導入方案,提升全國各大專校院資訊業務執行效益。

林谷隆說,這次的科技新知活動,包含最新產業發展趨勢,規劃智能資安、資料防護、資安聯防、WiFi-7技術、人工智慧創新與應用、混合雲平台、校園資訊安全、數位轉型、ESG趨勢等多元議題。

大專 教育部 東海大學

延伸閱讀

雙語大學台大首年獨得8250萬 1國立大學申請未過關

大學老年照顧學類休退學率高 長照科系恐陷惡性循環

大專校院性別友善宿舍蔚為潮流 教育部給規畫建議

中市青年模擬聯合國培訓營 資深媒體人李四端擔任講師

相關新聞

中山、高雄大學擬併校…中山近7成7學生反對 2校生皆首選「這校名」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大學合併備受討論,兩校學生會近日針對合校支持度、校名及學生擔憂等項目進行意見調查

打擊成績通膨…台大暫緩限A+比率 先推6配套

學生成績「分數膨脹」情況嚴重,台大原規畫卅人以上課程,成績A+上限不超過百分之十五,力拚一一四學年試辦,一一五學年正式實...

台大試辦高中先修 入學可抵學分

國內多間頂大近來紛紛把開課計畫向下延伸到高中,其中台大將在今年九月試辦「高中生進階課程計畫」,讓高中生提早進入台大修課;...

自學就好?他喊「AI什麼都會」 酸重考研究所浪費人生掀論戰

科技越來越進步,AI也逐漸成為現代人依賴的工具。有網友說現在網路相當發達,再加上AI越來越成熟,什麼資訊都找得到,既然這樣就沒有必要讀研究所,甚至直言「重考研究所根本是在浪費人生」,貼文引起兩派留言激辯。

大學1科系被黃仁勳點名想讀 近半數學子卻後悔:出路窄沒環境

許多學子在選填大學科系時都會思考未來出路,而隨著AI盛行,相關科系也成為不少人的目標,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卻點名生命科學時代來臨,這也讓學子們好奇讀生科究竟好不好?

高雄某科大電腦教室突冒噴泉 學生跳桌奔逃網友笑稱是蜘蛛人

高雄某科技大學電腦教室今天上課上到一半,牆壁冷氣冷卻管線孔突現噴泉,不過洩下來的水骯髒混濁,嚇得學生竄逃,還有人跳桌奔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