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圍棋/國小長這樣 「許仙」許皓鋐每天通勤花10小時學棋

史上最優惠新青安房貸激勵首購族 房市從鬼月旺到928

陸防長李尚福失蹤的2種結局 採「秦剛模式」從輕發落?

施振榮:電動車關鍵是發展底盤 就像電腦主機板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說,如果台灣能把所設計的底盤變成商品,如同電腦主機板一般供應給有興趣加入的新業者,或授權業者在各國當地化生產底盤,電動車產業就可朝當地化發展。圖/智榮基金會提供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說,如果台灣能把所設計的底盤變成商品,如同電腦主機板一般供應給有興趣加入的新業者,或授權業者在各國當地化生產底盤,電動車產業就可朝當地化發展。圖/智榮基金會提供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天表示,台灣曾經在1990年代啟動全球個人電腦與半導體產業的典範轉移,時至今日,台灣將再次啟動全球產業的典範轉移,而這一次典範轉移的主角將是電動車產業,將迎來台灣另一波新機會並扮演關鍵角色。

施振榮表示,1991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表的文章就提到,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將由「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當時正是由台灣啟動了個人電腦與半導體產業的典範轉移,而先驅就是宏碁與台積電。

他指出,在個人電腦領域裡,宏碁在1983年推出自有品牌後,開啟ODM的新商業模式;而在半導體領域,台積電1987年創立並啟動專業晶圓代工的創新商業模式。也在這一波高科技產業從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的大趨勢下,台灣以研製代工服務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

時至今日,施振榮表示,台灣將再次啟動全球產業的典範轉移,而這一次典範轉移的主角將是電動車產業。電動車將是台灣的一個新機會,汽車產業是規模最大的產業,供應鏈也相對最複雜,產業要進行典範轉移相對不容易。

他分析說,但台灣在這個世界最大的產業中將可扮演關鍵角色,實際上台灣業者已打進供應鏈體系中,諸如半導體晶片、面板、馬達及電子零組件等,期待未來電動車產業典範轉移後的新生態可以造福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尤其是消費者與所有的供應商。

施振榮認為,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與個人電腦產業一樣,初期也是先由垂直整合開始做起,如今隨著產業發展日益成熟,可以預見未來也將走向垂直分工,電動車產業的新生態正在慢慢形成。

他並表示,台灣要參與電動車產業的新生態,最重要就是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創新平台」,來推動電動車產業新生態的發展,但傳統汽車產業的主要業者為保護自己原有的利益,不太可能建立這樣的平台。未來台灣在電動車產業垂直分工的大趨勢下,將成為最大的受惠者,其中,ICT與半導體業者更將在電動車生態中扮演重要角色。

施振榮指出,電動車產業要啟動新的垂直分工的新生態,關鍵就在於發展電動車底盤,電動車底盤就像電腦的主機板一樣重要。

施振榮說,如果從過去的產業發展歷史來看,電動車產業目前缺的是新的底盤設計,如果台灣能把所設計的底盤變成商品,如同電腦主機板一般,供應給有興趣加入的新業者,或授權業者在各國當地化生產底盤,電動車產業就可以朝當地化發展。

他指出,電動車產業垂直分工的新生態要成功,關鍵就是要有開放式的平台,容許參與者一起創新,建立起一個共榮共存的平台,這也才符合王道精神─共創價值、利益平衡的思維,如此才有利新生態的永續發展。

電動車 生態

延伸閱讀

270匹馬力加四驅 這輛羊皮狼Skoda Citigo很熱血!

設充電樁未經大樓管委會同意 電動車主私設皆敗訴

不一定要用電動車降低碳排放 用Eco模式也能愛地球

埃克森美孚大舉買地進攻鋰開採 押注電動車熱潮

相關新聞

廣達董座林百里:AI大單一直進來 強調算力需求已超越摩爾定律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昨(27)日表示,AI算力需求快速成長,約每三個月增加一倍,速度比兩年翻一倍的半導體摩爾定律還快,「AI...

i15拆解 台廠四贏家出列

國外維修網站iFixit拆解蘋果頂規新機iPhone 15 Pro Max後,四大台廠贏家出列,分別為台積電、大立光、日...

才22天…科學園區50公司裁員 共222人

資通訊廠商打庫存影響產業景氣復甦,科學園區裁員狀況也發出警報。9月以來,竹科已有40多家公司申報裁員共165人,中科也有...

AI晶片短缺 台積:一年半解決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昨(6)日表示,當下AI晶片短缺問題,主因CoWoS先進封裝產能不足,台積電盡力支援客戶,預期一年半後...

娛樂金流結合新藍海…遊戲商轉骨 支付成金雞母

暑假一直是遊戲廠商年度鉅獻旺季,不過台廠歷經多年跨國遊戲研發商與蘋果iOS、安卓雙平台手遊競爭衝擊,早已認知「全方位布局...

輝達申報資料顯示 美擴大管制AI晶片出口 台廠訂單飛了

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本周提交的申報資料顯示,美國已擴大對其高階AI晶片出口管制範圍,除了原先的中國大陸,還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