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捷民權西路站有人落軌捲入車底 救護人員搶救中

AI技術突飛猛進 IT專家預言:一年後會「殺死」這行業

集邦:第1季前十大IC設計營收續跌

IC設計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IC設計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集邦(TrendForce)今(25)日表示,高通膨風險升高和去年下半年起下游庫存修正影響,IC設計業者因消費性終端整體消費力道弱外,中國封控、企業IT支出及雲端服務供應商需求放緩等不利因素,衝擊2022年第4季前十大IC設計業者總營收表現,季跌幅擴大至9.2%,約339.6億美元。

集邦表示,由於整體供應鏈庫存持續修正,加上傳統消費性淡季影響,除部分因新品上市帶動買氣,及供應鏈庫存回補以外,其需求仍弱,預期今年第1季前十大IC設計營收仍將續跌,但季跌幅會略為收斂。

集邦表示,消費市場清冷及客戶庫存修正是影響第四季大部分IC設計業者營收下降的原因,高通(Qualcomm)智慧型手機與IoT兩大產品業務營收各別季減22.6%及16.2%,導致第四季營收縮減至78.9億美元,季跌20.3%,總營收排行仍位居第一。博通(Broadcom)本次位居第二名,營收季增2.4%,約71.0億美元,主要是伺服器儲存應用、寬頻和無線網路等業務收入支撐,抵銷庫存修正的衝擊。

集邦表示,輝達(NVIDIA)第四季營收達59.3億美元,季減2.7%較前兩季明顯收斂,主要是RTX 40 series高階顯卡上市、車用需求維穩等因素支撐,遊戲與車用領域營收均攀升,抵銷部分來自資料中心與專業視覺化(Professional Visualization)領域的衰退。

超微(AMD)營收季增0.6%,集邦分析,受惠於資料中心客戶EPYC平台CPU採用滲透率拉高,以及收購賽靈思(Xilinx)帶動FPGA、DPU等業務,整體營收達56.0億美元。

台廠方面,聯發科(2454)(MediaTek)主要業務倚重智慧型手機及其他消費型產品晶片,因此衝擊營收的力道最大,所有產品領域的營收均下滑,又以智慧型手機相關業務營收季跌約三成最高,第4季營收僅34.5億美元,季減高達26.2%。

集邦表示,聯詠(3034)(Novatek)第4季營收達7.15億美元,季增11.2%,成長最多,正式結束連續四季營收衰退的情況,顯示面板產業自2021年第4季進入庫存修正後,至去年季底已至較低水位,並開始重啟備貨週期,聯詠受惠於電視相關零組件如TV SoC、Tcon、LDDI等庫存回補,SoC與驅動IC兩大業務營收分別季增2.1%、16.1%,擠下瑞昱(2379)(Realtek)至第七名。瑞昱因PC與筆電需求疲弱、乙太網路訂單流失、中國封控等不利因素,第4季營收縮減至6.9億美元,季減近三成。

集邦表示,蘋果(Apple)作為思睿邏輯(Cirrus Logic)的大客戶,貢獻逾八成營收,出貨旺季甚至接近九成,第4季受惠於iPhone新機紅利,助其營收季增9.3%,達5.9億美元。不過這也代表蘋果智慧型手機的需求波動是影響思睿邏輯營收增減的決定性關鍵,尤其第1季是智慧型手機出貨淡季,蘋果新機紅利消退,營收恐面臨較明顯的衰退。

智慧型手機 營收

延伸閱讀

富邦壽新策略 分紅保單取代投資型保單

台積電:N3供不應求 N2如預期2025年量產

軍校生偷帶手機被退學 贏了行政訴訟再提40萬國賠…遭法官打臉

集邦:2026年全球NTN市場產值上看88億美元

相關新聞

台積電首度發表2奈米強化版A16新型晶片製造技術

台積電在美國當地時間24日舉辦2024年北美技術論壇,會中揭示其最新的製程技術、先進封裝技術、以及三維積體電路(3D I...

魏哲家出席北美技術論壇 台積電2026年完成矽光子整合

台積電於美國時間24日舉辦北美技術論壇,發表A16技術,預計2026年量產,屆時將邁入埃米世代。2025年完成緊湊型通用...

鴻海首部國產電動車上陣 展示完整電動車生態系

「2024 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17日於南港展覽館1館舉行。鴻海(2317)作為主要參展廠商,圍繞集團智慧電動車平台,進...

台積電下屆董事候選人名單出爐!林全與二外籍女獨董入列

台積電今日宣布十位董事被提名人,包括三位現任董事魏哲家、曾繁城、龔明鑫,四位現任獨立董事彼得‧邦菲爵士、麥克‧史賓林特、...

晶圓代工廠業者世界先進:電價若調漲15% 今年毛利率影響0.5%到1%

專業8吋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今日表示,政府決定宣布調漲電價,世界內部估算,若電價漲幅15%,世界因是用電大戶,一...

台積掀雲嘉搶水大戰 嘉義設廠向雲林借水

台積電將在嘉義科學園區設置兩座CoWos先進製程封裝廠,第一廠預計二○二八年量產,屆時每天需三點三萬公噸用水,水利署計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