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派團來台談晶片合作 專家:中長期可望合作
外媒報導,一支義大利代表團已前往台灣,討論半導體領域的潛在合作事宜。產業專家分析,美中科技戰促使義大利改變半導體策略,慢慢降低對中國依賴,台灣可協助義大利半導體科技研發成果,透過量產化和商品化落地,有望發展中長期合作。
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義大利企業暨製造部長烏索(Adolfo Urso)21日在義國的巴維亞(Pavia)說:「我已分別向台灣與韓國各派一支部會層級的任務小組,以便討論和說明我們的半導體計畫。這是技術性質的會議,無涉政治性質。」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採訪表示,歐盟為了成為創新市場的領導者,提出2021年到2027年的科技研發架構計畫HorizonEurope,其中一項跨國合作專案InternationalCooperation on Semiconductors(ICOS)從今年啟動,未來3年除了促進歐盟境內跨國合作之外,也鎖定4個亞洲國家,包括台灣、韓國、日本和新加坡。
身為ICOS計畫諮議委員的楊瑞臨指出,這次義大利派團到台灣與韓國,是因為看好亞洲地區半導體長期發展越來越重要,過去歐盟半導體大廠或中小企業大部分與中國打交道,看上的是中國當地半導體產業發展潛力和市場需求。
不過,隨著美中科技戰越打越烈、美國擴大對中國禁令,歐盟策略明顯轉向,楊瑞臨認為,義大利對中國投資及合作會慢慢降低,取而代之的是過去比較少互動的台灣及韓國。
他表示,美國、日本及歐盟是全世界半導體科研的3大強權,這幾年歐盟經過深思熟慮後,發現韓國和台灣是可以好好爭取的新戰略夥伴,可以協助歐盟把半導體科研成果透過量產化和商業化落地。
楊瑞臨認為,義大利派團到台灣,並非為了爭取晶片廠到義大利設廠,「不會這麼短視」,而是從技術面考量,半導體產業未來10年到20年還有很多新技術,最關鍵的是找到產業鏈合作夥伴,把科研成果落地。
楊瑞臨直言,全球很明確的趨勢是美中G2格局,基本上一定要選邊站,台灣和義大利還需要慢慢互相了解,如何建立互信是關鍵因素,台灣也應關注義大利與韓國怎麼洽談合作。
楊瑞臨認為,義大利在半導體領域慢慢降低對中國依賴,選擇台灣和韓國,「絕對是明智之舉」。不過策略轉向勢必面臨陣痛期,義大利與中國發展半導體關係超過10年,未來怎麼拿捏分寸、找出折衷之道,是比較困難的課題。
▪ 【話題】沒買氣?iPhone 15蘋果官網開搶 別買這款容量!全色系20分鐘秒殺
▪ 【話題】iPhone 15能用Type-C安卓充電線嗎?蘋果官方給答案了 注意1關鍵
▪ 一表看iPhone 15全系列價格、顏色、規格 這款被強迫升級貴6000
▪ 【活動】挑戰 Apple 冷知識 iPhone 15搶先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