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C董事長王正健看好車用電子 台灣很快將出現另一個兆元產業

看好全球的汽車廠走向智慧化,臺灣的IC汽車電子產業成為全球汽車廠走向智慧化的重要夥伴,ARTC(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董事長王正健表示,ARTC從為內銷汽車做認證,到外銷的認證,並為台灣產業進行與國際車廠的連結,希望台灣的相關產業在這一波汽車廠智慧化與智慧座艙的發展過程中,加速創造另一個兆元產業。
王正健指出,全球汽車一年有8,000萬到9,000萬輛的銷售量。電動車的發展不只是三電,更重要的是AI的人工智慧發展,真正臺灣廠商可以賺錢的反而是在動力系統之上,也就是車輛的駕駛空間-智慧座艙。還有很多軟體的應用、ICT的應用。還有軟體,空中下載啊。甚至是車聯網,這些都是我們臺灣的強項。
台灣的ICT產業應用在車輛擁有相當多利基,例如廣達(2382)是做notebook,強項在算力(computing),把各種Intel或者是什麼晶片組合在一起,提升這個notebook的整體算力,這也是電動車所需。整車控制器除了控馬達之外,還要控煞車及轉向(手跟腳),還要控制各種感測器sensor(camera、雷達)。尤其感測器對車輛來說就等於眼睛,這個也是台灣廠商的強項,包含延伸的智慧座艙和車聯網的網路也是台灣的強項。
此外目前受到矚目的車聯網也是臺灣的強項。原本可以應用到汽車的相關科技,中國大陸也可以達到整合與成本的優勢,但美中貿易戰之下,臺灣成為最佳的選擇。
隨著科技需求,原本歐洲車廠像是福斯,過去都跟Bosch合作,但要加速與符合自己的需求,就要另外尋求合作對象,例如自動駕駛,研究盲點偵測、ADAS系統,就自己再找臺灣這些供應商討論。
王正健強調,ARTC在12、3年前就開始轉型,ARTC最早幫臺灣政府做法規的檢測,因應交通部、環保署、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就汽車的污染、油耗、安全進行檢測。十幾年前轉型改走外銷,實驗室取得歐盟政府的認可,報告歐盟政府可以接受,車燈、保險桿、安全帶、後視鏡、輪胎、輪圈這些外銷歐洲,只要在臺灣ARTC測試取得證書就可以外銷,不用把東西送到歐洲去測試。
歐盟法規之後,進一步拿到車廠的認可,11、2年成功敲開克萊斯勒、福特跟通用的門,成為美國克萊斯勒、通用跟福特的audit,認可實驗室。
隨著汽車智慧化,台灣在車用電子的發展也快速發展,ARTC去年與工研院合作的統計汽車電子產值是3,600億元,前年是3,000億,預期3年後2025很快就會突破6,000億以上,再加上原來的汽車整車大概1,800億元、零組件2,200億元加起來很快就要突破兆元。
▪ 【話題】沒買氣?iPhone 15蘋果官網開搶 別買這款容量!全色系20分鐘秒殺
▪ 【話題】iPhone 15能用Type-C安卓充電線嗎?蘋果官方給答案了 注意1關鍵
▪ 一表看iPhone 15全系列價格、顏色、規格 這款被強迫升級貴6000
▪ 【活動】挑戰 Apple 冷知識 iPhone 15搶先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