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2026年全球NTN市場產值上看88億美元
隨著5G非地面網路(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技術將在2025~2026年趨於成熟,並帶動5G NTN技術邁入商用化階段,讓全球終端使用者的行動裝置皆搭載衛星通訊功能。
TrendForce預估,2023~2026年,全球5G非地面網路市場產值將從49億美元上升至8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7%,在全球5G非地面網路市場產值逐年上升趨勢下,亦會提升晶片大廠發展5G NTN技術意願。
NTN技術能由低軌道衛星透過上行與下行傳輸方式,讓終端使用者在偏遠地區用衛星通訊方式進行資料雙向傳輸,彌補5G基礎建設在偏遠地區覆蓋率不足的狀況。
隨著5G NTN趨勢興起,各晶片大廠為提升衛星通訊功能產品市占率,與各手機製造商合作開發搭載5G NTN技術,將衛星通訊晶片透過各式行動裝置滲透到一般終端消費者市場。
目前與手機製造商合作發展5G NTN技術的晶片大廠為高通、聯發科(2454)與三星電子,其中高通與OPPO、小米與vivo手機製造商合作將Snapdragon衛星通訊晶片整合至手機內;聯發科則與英國手機製造商Bullitt Group合作將雙向資料傳輸衛星通訊晶片搭載在手機中。
相較於前述晶片大廠由直接供應方式,提供衛星通訊功能晶片給手機製造商,三星電子完成雙向衛星連結數據技術測試後,將配置衛星通訊功能晶片與旗下手機整合,打造自有衛星通訊生態體系,而隨著未來採用衛星通訊功能的手機製造商增加,亦加速5G NTN技術商用化。
進一步從5G NTN技術所面臨挑戰來看,現階段在5G固定無線接取(FWA)與NTN技術同時平行發展前提下,因5G NTN技術尚在初期發展階段,成本競爭力恐在短期內是瓶頸。
即便在5G行動衛星通訊手機滲透率持續上升趨勢下,但阻礙消費者採用行動衛星功能仍在居高不下的資費,故5G NTN技術在短期內無法突顯其競爭優勢。
從企業端角度探討,仍須待5G NTN技術發展成熟並降低成本後,才能吸引偏遠地區企業用戶考慮採用5G NTN技術發展相關垂直應用。
TrendForce表示,NTN技術發展快速歸因於全球低軌衛星覆蓋數量快速上升,目前低軌衛星發射數量最多的衛星營運商為Space X,在今年3月前共已發射4,002顆,占全球發射比例84%。
其次為Oneweb的582顆與Telesat的80顆衛星發射數量,而規模較小的衛星營運商Iridium、Globalstar與Inmarsat共計發射104顆衛星。
隨低軌衛星有望在2026年達到全球覆蓋目標,亦帶動聯發科與三星電子晶片廠商發展IoT NTN解決方案,進一步探索衛星通訊在物聯網場景應用。整體而言,衛星通訊功能普及與物聯網應用發展,將成為5G NTN技術商用化關鍵因素。
▪ 【話題】沒買氣?iPhone 15蘋果官網開搶 別買這款容量!全色系20分鐘秒殺
▪ 【話題】iPhone 15能用Type-C安卓充電線嗎?蘋果官方給答案了 注意1關鍵
▪ 一表看iPhone 15全系列價格、顏色、規格 這款被強迫升級貴6000
▪ 【活動】挑戰 Apple 冷知識 iPhone 15搶先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