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臺灣AI評測驗證軌國際!工研院、MIH宣布開放電動車聯盟簽署MOU

工研院今(15)日宣布與MIH開放電動車聯盟(MIH Consortium)簽署合作意向書,將以AI評測與國際接軌為主軸,協助聯盟產業制定AI評測標準,如駕駛行為偵測系統、車規資安等,期望完備國內制度並接軌國際,搶攻國際市場。
想像未來開車時會有虛擬助理回應,或一同討論決定邁向目的地。未來汽車將變成人們第二個生活空間,ChatGPT的熱潮為AI應用服務掀起無限想像,也讓各界關注AI規範與標準制定。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丁邦安表示,工研院過去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經濟部技術處的AI計畫支持下,結合產學界的夥伴,已累積了大量的資料與模型以及深厚的技術能量。而針對可信任AI,工研院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的智慧化致能技術當中的人工智慧技術領域,也已納入可解釋AI、AI模型保護、兼顧隱私及資料保護等相關技術之規劃。去年工研院更舉辦「2022可信任AI國際研討會」,掌握國際動態。此次攜手MIH簽署MoU,希望在產業面,提升我國智慧化產品國際競爭力,並藉由全球相互認可,NML國家度量衡實驗室與美國NIST、法國LNE、英國NPL建置與合作評測實驗室的規劃,促使臺灣AI技術與應用接軌國際。
MIH開放電動車聯盟執行長鄭顯聰表示,AI技術已被普遍使用於車輛軟體及晶片中,例如,自動駕駛的車輛辨識、行人辨識、紅綠燈辨識;駕駛者行為偵測系統(Driver Monitor System;DMS)也使用AI技術來偵測駕駛者的疲勞程度及酒駕的可能性。MIH與工研院合作,邀請工研院加入成為測試與認證(Test & Certification)工作小組中的共同主席,專責共同建立AI評測標準,作為未來AI技術應用於車輛上準確度、安全度及強健度(Robustness)等的指標,提供AI技術信任度,以提升車輛軟硬體的可靠性並促進整車安全。
智駕車不僅車廠要合規,整車或系統、次系統也必須有測試驗證。因此MIH聯盟也相當關注AI發展趨勢及應用,因此此次雙方合作有四大面向,工研院持續觀測國際AI最新資訊法規,分享第一手國際資訊;產官學研共同探討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的AI產業規範與標準;同時,視聯盟產業需求討論輔導提供相關專業技術力;整合並協助聯盟會員爭取資源,並提供產業訂定標準、規範、成立實驗室等所需之技術資訊,期望共同強化我國AI智慧駕駛發展。
工研院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規劃智慧化致能技術的人工智慧技術領域,期望支持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三大應用領域發展出的創新系統及應用服務。今年更將聚焦「可信任AI」相關技術前瞻研發,期望發展值得信賴的AI技術,甚至驅動產業促發更多的應用可能,厚植我國產業實力。
▪ 【話題】沒買氣?iPhone 15蘋果官網開搶 別買這款容量!全色系20分鐘秒殺
▪ 【話題】iPhone 15能用Type-C安卓充電線嗎?蘋果官方給答案了 注意1關鍵
▪ 一表看iPhone 15全系列價格、顏色、規格 這款被強迫升級貴6000
▪ 【活動】挑戰 Apple 冷知識 iPhone 15搶先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