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出席台積電美國典禮 隻字未提「台灣」⋯背後有什麼警訊?

摘要
1.台積電6日在美國亞利桑納州舉行移機典禮,總統拜登親臨致詞,他感謝台積電、感謝張忠謀,卻未提及「台灣」。
2.美國要成功不能沒有台灣。台積電成功赴美不只是美國招商成功,台灣也有很大的助力,台灣應有權利換一些東西才對。
台積電6日在美國亞利桑納州舉行移機典禮,總統拜登親臨致詞,歡天喜地將其視為個人重大政績,宣稱「美國製造回來了」。
張忠謀站在一大面美國國旗和寫著「美國製造的未來」(A Future Made in America),巨大布條下致詞,為台積電赴美建廠背書。但他說:「在全球地緣格局變化下,全球化幾乎死了,自由貿易也快死了,很多人仍然希望這些繼續回來,但我認為他們不會回來」。
大部分新聞只著重報導拜登和張忠謀,但自由時報評論,提到拜登感謝台積電每個人,尤其是創辦人張忠謀,但很可惜沒有提到台灣,「難道不會讓美國最堅定盟友、台灣感到失落嗎」?
該評論指出,美國主導的CHIP4聯盟,韓國表示疑慮,台灣卻未說不。台積電和台灣如此挺美,拜登政府應該更堅定、更大聲的挺台。
這就講到重點了,拜登認為台積電赴美,是美國政府招商成功,不願意突顯台灣。拜登上月和習近平會面,表明美國無意圍堵中國,也不會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比「不支持台獨」立場更升一級,雙方表面上達成共識。但拜登是兩手策略,暗地裡積極制裁中國,又把台灣晶片作為對抗中國的武器。
台積電赴美,美國既有面子又有裡子,台灣雖不能說賠了夫人又折兵,但並沒有拿到什麼好處。半導體分析師楊應超表示,「我有點擔心了」,他說如果是被逼著做這些決定,那台灣換到了什麼?能不能換一些我們更需要的東西?現在還看不到換了什麼。
如果我是政府高級官員,可能會覺得很氣餒。台灣去美國應有交換籌碼,如果美國要成功不能沒有台灣,那台灣應有權利換一些東西。比如,要求美國負擔美籍員工訓練費用,提供產學合作配套,等達到一定水準再啟動。
回頭來看台積電自己的「全球化」。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台積電是在台灣數一數二國際化的公司,與全球最頂尖的企業打交道,但台積電成為一個「全球化公司」,還有一些路要走。
台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但它的成功是用很多代價換來的。首先台灣半導體人才CP值高,壓力大、工時長,待遇在台灣雖然很好,但和全球比仍相差一大截,又便宜又好是台灣勝出的關鍵之一,但全世界各地的工作習慣和成本結構是不同的,難以複製這個條件。
其次,台積電剛赴美,目前是「海外設廠、台灣人才」階段。台積電最強夥伴、荷蘭半導體龍頭艾司摩爾在台灣,總經理已是台灣人。未來台積電能否做到海外管理,員工和經理人都以外籍佔大宗,是另一邁向真正全球化的修煉。
【延伸閱讀】
·一個製程良率差0.1% 最終成本差1億!一篇看懂為什麼台積電模式難以超越
·2026台積電美國新廠生產3奈米 華爾街日報:到時技術已落後台灣2代以上·員工都吐槽的產品竟賣破百萬個!為何120c.c.迷你保溫杯是銀髮族最意外需求?·只是想好好買菜!這個台灣媽媽創辦加拿大最大亞洲連鎖超市
※本文由商周.com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