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赴美設3奈米 陸行之:外資也寫不出利多報告 提四疑問盼公司說明

台積電(2330)宣布計劃加碼美國新廠投資至400億美元(逾新台幣1.2兆元),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資深半導體產業評論家陸行之今(7)日最新臉書發文提出四大疑問,希望台積電能在1月法說或歷史首次12/10海外分析師會議找機會解答。
陸行之針對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廠一事在臉書發文表示,雖然T公司(指台積電)赴美投資成本高昂,但誰都知道地緣政治考量(美國政府壓力及分散核心製程技術風險集中在台灣)扮演一個絕對的角色。
陸行之說,台積電宣布從120億美元投資,加碼到400億美元,且預計導入5、4、3奈米製程,對於成本高昂,毛利率明顯低於台灣任一廠及平均的美國廠來說,在其他假設基礎不變之下(營收增長展望CAGR不變),拉高美國廠資本開支等於拉高低毛利美國廠營收比重、折舊費用,陸行之認為,這對於一直在精算台積電獲利前景的外資分析師不算好消息,也應該寫不出什麼利多報告。
陸行之也提出四個疑問,希望台積電能在1月法說或歷史首次12/10海外分析師會議找機會解答。
陸行之提出的第一個疑問是,據他了解,美國一廠大部分用了很多台灣調教過,然後運過去且折舊3~4年的5nm舊設備,以後4nm、3nm應該也是類似,400億美元投資5萬片5/4/3nm似乎跟蓋新廠沒差別,請問為何會這樣,難道建廠成本(無塵室)比重大幅高,還是其他建廠成本拉高?
陸行之的第二個疑問則是,假設T公司未來幾年年度資本開支為400億美元上下,美國廠未來四年要投資400億美元,年度資本開支為100億美元上下,占比25%,低毛利先進製程業務占比明顯高於我的預期,公司是否會下調之前整體長期毛利率高於53%的展望?
第三點是美國廠計劃在2024年會量產5nm,跟台灣廠差距四年兩個世代差距N-2;美國廠計劃在2026年會量產3nm, 跟台灣廠差距三年一個世代的差距N-1 (3nm 跟5nm量產間隔差了近3年),陸行之說,公司是否打算在2nm、1nm世代拉到同步或持續縮小技術差距?
最後一點疑問,陸行之表示,台積電美國廠到目前為止都沒宣布拿到任何聯邦政府的520億美元Chips Act的補助,如果拿不到補助,計劃會持續進行嗎?
陸行之先提出了四個疑問,希望台積電解答,發文的最後則是,「5. 還在想,會繼續加.............」,代表除了先提出的問題,可能還有更多的問題會再提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