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啟惠力邀華碩施崇棠入生策會 醫療元宇宙要來了?

華碩(2357)董事長施崇棠受生策會會長翁啟惠大力邀請,將接任生策會第七屆理事,為醫療與科技結合再燃柴火!由於施崇棠一向低調,鮮少參與產業各協會會務,此次為何首肯?跟他倡議的醫療元宇宙理想有關連嗎?
華碩投入醫療產業多年,但施崇棠卻相對低調鮮少針對醫療議題分享看法,12月初,「內視鏡電腦輔助系統」剛取得衛福部醫材(TFDA)許可,透過演算法的開發,華碩這款軟體系統讓AI能快速判斷大腸鏡中畫面是否有可能病灶,標示出來輔助醫生診斷,以全球最快偵測速度及高特異度為賣點。
連奪四張TFDA許可證!華碩低調佈局醫療元宇宙
預計到2023年首季,華碩集團醫材TFDA許可產品將達4張,除心電圖(ECG)今年中取得軟體醫材許可,手持式超音波也取得醫材認證,這款跟轉投資公司超象科技合作的產品已經拿下台灣50%市占率,並正計畫進軍東南亞與東歐市場,設立10~15國都能有台灣壓倒性市占成績。
而血壓偵測也剛完成食藥署審核,順利的話,2023年首季就能拿下集團第四張TFDA許可證。
華碩一連拿下ECG及血壓偵測軟體醫材許可,其實並不是期望單獨販售,而是以軟助硬,期望智慧穿戴(智慧手錶及智慧手環)衝出好成績,12月中,華碩第一款可以主被動偵測血壓與心電圖的醫療等級手環就將上市,這不只是台灣品牌第一家,在全球市場也僅三星有同樣功能穿戴。
然而,華碩的醫療佈局並不只是打算解決單點問題,施崇棠心中想的是:打造醫療元宇宙,一個一般民眾都能負擔且普及化的醫療服務。
而打造醫療元宇宙,必須先建立虛實整合系統(CPS),這套龐大系統包含:各式智慧醫療應用、智慧數位健康平台(DHP)、智慧數位基礎架構。
各國智慧醫院評比:台灣槓龜!日韓星國大量上榜
華碩目前已有原生雲平台:AI智慧高速運算雲平台(TWCC)可以協助智慧醫療開發者在雲端上進行開發,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華碩也正在開發次世代xHIS(智慧醫療開放平台),由AICS部門負責人黃泰一領軍,今年底計畫完成啟用,第一個落地醫院是振興醫院。
「我們希望未來智慧醫療服務可以更可負擔性,更普及……」施崇棠1日出席台灣科技醫療展演說時,以醫療4.0作為演講主題。提到疫情下改變全球醫療照護環境,未來將發展精準醫學、虛擬照護、提高醫療韌性,這些也正是資通訊產業(ICT)能協助讓人人享受普惠醫療的契機。
而在醫療元宇宙的想像中,施崇棠特別提到數位孿生技術(用數據模擬情況並做測試)對病人、醫病關係、醫院三方都能帶來好處,首先是對病人,可以發展精準治療技術,對個人醫療作風險管理及預測,對醫病關係也則除能加強溝通,透過遠端監控生理數值或遠距醫療,發展虛擬治療關係。
而數位孿生對醫院的幫助更大,除強化醫療人員工作品質,也能做場域的模擬並延伸醫療範圍。
為什麼智慧醫療談了這麼多年,現在華碩卻倡議xHIS?因為相對數位醫療應用高速地發展,醫院對科技系統的投入卻很緩慢,生策會指出,根據Newsweek新發布的全球智慧醫院評比,日韓有10家醫院入榜,新加坡6家,但台灣卻沒有一家醫院入列,這是一大警訊。
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指出,全台醫院的數位基礎建設都過時,很多醫院使用十多年,甚至是二十年前的傳統醫資系統,客製化又龐大,改寫或升級都很困難,不要說連結創新醫材或AI軟體,連行動裝置都沒辦法串連,其次,各院數據規格不相容,應儘速採用FHIR(國際資料資料交換標準)才能跟國際接軌。
開放平台xHIS打通任督二脈!窮醫院也能變聰明
透過打造xHIS(醫院資訊系統)及AI應用,距離施崇棠的醫療4.0世界才能再邁進一步。華碩副董事長徐世昌2日與施崇棠一同出席醫療科技展論壇,他指出,全台有400多間醫院及2萬間診所,其中很多欠缺資源因而系統落後,誰能解決問題滿足需求,誰就能獲得市場。
「大醫院的HIS都非常聰明,但他們無法讓其他醫院也變聰明,我認為當務之急是打造一個現代化網路原生的HIS系統,開放讓所有人享受使用大數據,系統將越用越聰明。」徐世昌說,華碩計畫打造一個通用平台框架,而不是客製化HIS系統。
甲骨文是醫院HIS系統大廠,徐世昌也以此為例指出,大型醫院中心有充沛資源,找甲骨文開發一套系統預估耗5年時間,動用上千名工程師人力,但這是一套專屬醫院系統,建置費用可能是1億元,但用現代化HIS開放系統可能只要花1年時間及10分之1費用。
「這樣能讓所有醫院都變聰明,因為我們彼此幫忙!」徐世昌語畢,獲得現場觀眾如雷掌聲。
如何讓全台400多家醫院都變聰明,跟上國際腳步,讓醫療與科技真正在醫院場域結合,生策會此次邀請華碩加入,未來會發生什麼質變,外界都在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