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低軌衛星 布建次系統
問:台灣已打進SpaceX的供應鏈,會有進一步合作?
答:我今年6月曾去拜訪SpaceX,我認為台灣發展低軌通訊衛星,至少要做「次系統」,不只是讓國際大廠一直買我們的零組件回去組裝,這會像特斯拉,雖然原型車在台灣生產,但後來台灣的光環沒那麼大,這也是為什麼政府2019年決定必須馬上趕快啟動低軌通訊衛星的投資。
根據專家看法,至少需要幾十顆以上的低軌衛星,才能涵蓋24小時通訊。我當然希望愈多愈好,但也要有預算,還是期待未來台灣能有自己小的星系,但急不得。
尤其台灣一定要掌握技術,且跑在前面,至少知道它在幹什麼?因為,SpaceX把所有食衣住行育樂的應用統包進來,它一下子也吃不完,低軌通訊衛星應用那麼廣,因此,台灣的傳統產業也不要妄自菲薄,一定要把自己的量能整合起來,不要被各個擊破。
問:台灣低軌衛星的大戰略為何?
答:以前台灣衛星只有照相、氣候,沒做通訊,原本落後國際20年,但自2020年由經濟部、工研院和太空中心合作,有開始就進步很多,自製二顆低軌通訊衛星,並藉此布局太空產業鏈。
低軌通訊衛星的地面接收,很多零組件都是台灣做的,現在SpaceX是把零組件買回去兜起來,機密也不讓你知道,當低軌通訊衛星第一哩路完成後,會帶來有很多應用商機,雖然SpaceX現在來不及規劃應用,但等它規劃出來後再買你的零組件,我們又變代工了。
因此,上面的那一顆低軌通訊衛星是掌握未來應用的第一棒,是投手,下面是捕手,有投手、捕手才是一對,應用才會出來,台灣低軌通訊衛星的產業發展,後面的營運應用才是大宗,占30%至40%。其餘商機還包括:衛星本體5%、發射5%、地面接收占30%至40%。
此外,未來還有四顆低軌通訊衛星要做,電子五哥都有興趣,也需要讓他們做比較高科技的產品,低軌通訊衛星之後還會連到6G以及地面上的應用,而透過公私協力,才能達成完成2+4顆低軌衛星的目標,光太空中心做不了那麼多,而2+4顆低軌通訊衛星,預計2026年全部發射出去。
問:科學園區產業定位新規畫為何?
答:台積電進駐楠梓產業園區,若將來行政院將楠梓產業園區劃歸南部科學園區,國科會不會推,而嘉義、屏東園區將以新創產業及傳統產業數位轉型為重點,畢竟過去科學園區的產業多偏硬,未來需要新創產業來使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