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鴻海蓋12吋廠 三個助益
鴻海(2317)將在馬來西亞啟動首座12吋廠建廠計畫,鎖定成熟製程,法人分析將對鴻海集團有三大正向幫助,以及一個需要觀察之處。
第一個正向幫助是,現階段晶圓製造成熟製程產能吃緊,鴻海集團全力衝刺電動車新事業,對晶片需求非常大,若能掌握自有產能,未來將可擺脫缺料束縛;其次,透過與大馬合作夥伴DNex集團合資建廠,也將能分散一旦市況反轉造成的風險;第三是未來若將晶圓製造併入集團合併營收,每年也將增加上百億元業績,壯大規模。
需要觀察則是對晶圓代工產業的影響。一旦鴻海握有晶圓製造能力,將大幅降低對聯電、中芯等主打成熟製程的晶圓代工廠的依賴,甚至進一步為這些晶圓代工業者帶來訂單排擠效應。
談到鴻海集團半導體布局,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曾分析,鴻海2021年來自半導體的營收近千億元,今年預估成長10%到20%,而車用電子的營收今年將達到200億元,隨著鴻海集團量產電動車的速度與數量愈來愈快、愈來愈多,對半導體元件的需求愈來愈大,因此集團加快在晶圓廠的布局。
當下車用半導體正面臨大缺貨,劉揚偉認為,未來電動車出貨限制,將會是因為半導體方面的供應限制。未來有了半導體,就可以掌握電動車的生產規模與效能,並提供當地電動車工廠穩定的晶片來源。
從成本角度來看,鴻海研究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郭浩中指出,電動車整車成本結構當,以電池約占40%最高,再來就是半導體占30%。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