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全球生醫IPO 募資規模、家數俱增
疫情提升大眾對生醫產業的需求,也刺激生醫資本市場的成長,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5)日指出,2021年前三季全球生醫產業IPO募資規模達346億美元,IPO家數191家,不論是募資規模及家數,都較2020年前三季大幅成長。
資誠生醫產業服務會計師游淑芬指出,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球生醫產業IPO募資規模成長26%,IPO家數更成長44%。
游淑芬強調,在台灣方面,2021年前三季共有五家生醫IPO,其中有兩家屬再生醫療領域,分別是從事再生複合醫材研發的博晟生醫(6733)、從事再生細胞製劑製造銷售的長聖(6712),皆在1月於證券櫃買中心上櫃。
觀察台灣、美國、香港三地募資金額前三大生醫公司,分別有三家屬再生醫療,兩家屬數位醫療,其餘精準檢測、長期照顧、應用生技及醫療器材各有一家。展現生醫IPO市場趨勢逐漸走向高技術、高研發能量的新興生技產業。
展望2021年第四季與2022年,游淑芬表示,隨著疫苗覆蓋率提升及國人配合防疫政策奏效,台灣經濟環境從疫情影響中逐漸復甦,預計可帶動新一波資本市場的成長。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也於本周舉辦生技座談活動,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林治華於活動中表示,疫情之下,台灣生醫產業依然展現強勁的研發能量,截至2021年7月底,台灣共有157家公司經審定為生技新藥公司,包括420個品項、50個以上產品在國內外獲准上市,顯示國內生技日漸蓬勃的動能。
證交所表示,台灣創新板的推出,提供創新公司籌資新選擇,如生技醫療、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具有前瞻技術或創新經營模式的公司,有更多機會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此板更肩負新創生態圈與資本市場的重要橋樑,新創團隊可於資本市場獲得長期穩定的營運資本,強化營運體質和競爭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