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工程師欲轉職無路可走?他指「2條路」:最適合高齡就職

年後轉職潮到來,許多行業也陸續打開職缺招攬新血。近日,一名年近45歲的軟韌體工程師詢問「請問工程師幾歲是死線?」,他表示年後投了幾家公司,但皆未得到回覆,讓他懷疑自己的工程師生涯是否到了盡頭。對此,網友也提出見解,他認為年過40並非最糟的求職狀態,有「2條路」是最適合高齡工程師就職的。
從事軟體相關工作的網友在PTT發表個人對職場的見解,他認為現今台灣職場開出的職缺較少需要資深的技術經驗,以超過40歲的資深工程師來說,有兩條路較為適合:第一,是從事「技術管理」的工作,負責指導整個團隊的工程師做事、全權負責某個產品或功能演進。由於相關職缺一定會找有團隊管理經驗者,所以建議大家在年輕時應多多爭取領導機會。
第二則是加入「研發單位」,無論是台灣、大陸或外商公司都有不少做前瞻研究、發論文與專利的研發單位,且部分公司對高齡求職者越友好。研發單位多半較注重個人的學歷、學校及論文,對研究員的年齡較無限制,若本身還具有跨國經驗,又會更加受到青睞。
文中也提到,他認為「精益求精」才是每一個職場人最需具備的認知。他表示,人過40求職不可恥,最糟的是這些年來沒有好好經營自己,雖擁有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卻「只有1到2年的技術深度,還連續用了10年以上」,這才是最差的求職型態。
以高齡工程師來說,最好的求職狀態就是「隨著年齡增長,從事的技術或產品也跟著越做越深,且產品線越做越大」。若只會網路或書上教的技能,那就很容易被剛出社會的大學生取代;反之,若懂得深究自己的技術、善於觀察產品並予以改善,「這種越做越深,越做越大的經驗,才算狀態比較好的老工程師。」
「年輕人不愛的產業,通常對高齡工程師比較友好」,他認為台灣目前仍有不少企業會招攬40歲以上的老員工,例:顧問公司、資訊服務業的接案公司、傳統製造業、醫院及財團法人…等。由於開出的薪資比較不高,年輕人也相對減少,也因此提升年長者的機會。
他指出,不少人在求職過程中會擺出高姿態,甚至開出高薪價碼,若本身不是很有料,很容易就會被企業淘汰,對此他則建議,在求職的過程中應秉持「放低姿態,有總比沒有好」的態度,才較容易找到工作。最後他也寫道,工程師最基本的就是要「定期檢視自我」,要精進個人的技術,不要「一年技術,連續用十年」,否則等到超過40歲想要轉換跑道,將會相對困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