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創生 廢光纜變建材

台灣大哥大(3045)昨(9)日舉行循環創生、價值重生的「企業循環經濟應用實務論壇」,同時首度發表與電信業息息相關的「廢棄光纖電纜」(廢光纜)循環創生的實驗成果,要讓廢光纜化身建材箍筋、磚牆,為循環經濟拋「磚」引玉。
台灣大積極投入企業社會責任並成為國際標竿企業,2019年首度舉辦「ICT產業循環經濟論壇」,並與14家供應商共同發表「循環經濟合作宣言」,今年進階舉辦「企業循環經濟應用實務論壇」,經濟部工業局主任秘書陳佩利、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副處長劉瑞祥等人出席。
台灣大並首度邀請荷蘭最大電信業者KPN荷蘭皇家電信能源管理與循環經濟計畫主持人Jeroen Cox,透過線上方式分享歐美循環經濟實踐作為,光寶執行長辦公室處長陳慶暉、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小智研發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黃謙智與會,與300多位台灣大供應商及員工共同研討企業循環經濟的應用實務層面及未來展望。
台灣大表示,與新創企業小智研發(Miniwiz)共同研發,將廢光纜轉換成茶几、鋁座椅,現場提供論壇嘉賓使用,同時將光纜外包材回收製成可當杯墊,且可布置牆面的PE造型磚,廢光纜循環利用再生研發,未來可成為年產值高達223億元的高含金量產業,成為轉廢成金的最佳案例。
台灣大希望借此成功實驗先例,具體倡議落實廢光纜的多元回收利用,給予廢光纜全新生命,也為產業循環經濟開創更多可能。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台灣許多物資仰賴國外進口,若切斷進口,將造成巨大影響,這也促使台灣成為最適合推動循環經濟的國家。台灣大是科技電信商,光纖傳輸是所有通訊架構的基礎,也是不可或缺的建設。
根據環保署環境資源資料開放平台的資料統計,2019年全台廢光纜處理量達1,030公噸,相當是近60輛坦克車的重量,今年前八月已達985公噸。目前國內廢光纜處理方式相當有限,可回收物料比僅約45%,有55%的回收空間未被妥善利用,台灣大與小智研發從「廢光纜」開啟循環經濟的研究,盼能擴大可回收占比之際,更將其轉換成具有經濟價值的材料。
林之晨說,未來可望將廢光纜替代建材鋼筋,用廢光纜蓋大樓。期望透過台灣大的倡議及拋磚引玉,讓廢光纜可再生價值被重視,也盼未來在政策法令開放下,為產業開創循環經濟實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