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字/竹科40歲 年產值站穩兆元

新竹科學園區今年12月將歡慶40周年,從1980年第一年開始的篳路藍縷,40年來新竹科學園區見證台灣科技業的發展,截至去年,年產值已站穩兆元大關,以台積電為首的積體電路扮演最關鍵的角色,年產值超過7,700億元,占整個竹科產值逾七成。
此外,群創、友達領頭的光電產業也站穩千億元大關,顯見積體電路與光電是台灣科技業發展的兩大重要支柱。
不僅產值持續提高,新竹科學園區腹地也不斷擴張,陸續成立新竹園區、竹南園區、龍潭園區、生醫園區、銅鑼園及宜蘭園區共六個基地,成為共523家廠商、15.5萬餘員工的高科技園區,多項產品產值名列全球第一,有許多世界級指標企業,更是全球最堅實的科技產業聚落。
新竹科學園區目前共有積體電路、光電、電腦周邊、通訊、精密機械、生物技術等六大產業。根據竹科管理局統計,2019年新竹科學園區總產值為1.09兆元,以積體電路為最大宗,年產值7,717.6億元;光電業居次,年產值為1,177.9億元。第三至六位依序為電腦周邊、通訊、精密機械、生物技術,去年產值分別為760.5億元、544.5億元、506.1億元、135.4億元。
從新竹科學園區六大產業的表現,可一窺產業趨勢與大環境的變動。截至今年上半年,園區六大產業仍由積體電路獨領風騷,產值達4,067.6億元,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強勁的電子產品需求,預料全年產值仍可突破千億元大關。光電業今年上半年產值也站上533.1億元,仍是僅次於積體電路的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帶來強勁的遠距應用需求,推升遠距上班、上學需求升溫的電腦週邊產品,今年上半年產值也突破500億元大關、達516.9億元,與光電業較勁意味十足。
也是疫情受惠股的通訊產業上半年產值232.8億元,表現不俗。而受貿易戰及疫情干擾較巨的精密機械,上半年產值僅197.9億元;生物技術產業仍穩定發展,上半年產值為71.7億元。
將時間拉長,回顧竹科產業的發展歷程,更是不難看出台灣高科技產業興衰史。1980-1990年代的竹科,是電腦周邊產業的輝煌的十年榮景。其後,由通訊接棒,從1986年的萌芽,發展到1990年的頂峰,再到1995年的十年,是通訊產業在竹科平台上發光的耀眼期。
竹科由於半導體產業的群創效益,自1990年起營業額便逐年成長的好光景,期間雖然經歷2001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兩度微幅衰退,但不影響其持續成長的走勢。
其後,兩兆產業之一的光電產業(包括LED及LCD業),從2000年起進入投資及產業躍起的高原期,一路風光到2010年站上營運的高峰,開始面臨陸廠因政府補貼,瘋狂投資的殺價競爭期。
竹科管理局局長王永壯,為40歲的竹科訂下「傳承.創新」的發展目標,要在硬體產業的堅強基礎上,發揮「以軟扶硬」的加乘效益,開啟竹科再起飛的第五個十年榮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