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5月大賣股債2812億來救災 銀行業債券大減2585億創紀錄

壽險業5月大賣股債2812億來救災 ,銀行業債券部位大降2585億刷新單月降幅紀錄。本報資料照片
壽險業5月大賣股債2812億來救災 ,銀行業債券部位大降2585億刷新單月降幅紀錄。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發布最新截至5月底止的金融三業國內外股債投資變動統計,銀行業大砍債券部位2585億元,創下近幾年來單月最大減幅,而壽險業則是為了5月的匯損衝擊,大舉賣出台債和國內外股票部位。最新統計顯示,若以金管會數據換算,壽險業者雙雙大減台股及海外股票,分別減碼台股552億、海外股票800億元,同時也賣出國內債券1460億元,亦即為了美化5月損益表的帳面數字,全體壽險業者在5月單月賣出的股債部位合計約2812億元,幾乎要比4月的賣出量多了快1倍。

台幣在5月飆升快7%,使得壽險業大賣股債來救匯損,5月壽險業者幾乎全面虧損,僅國壽1家獲利,單月全體壽險業者虧損1066億元更創下史上最大的單月虧損紀錄,由此可見業者在5月大砍股債部位以實現資本利得來救災的壓力;不過另一方面,金管會統計也顯示,壽險業者趁債券價格下跌之際,仍大舉加碼海外債券2467億元。相關數據,主要以金管會的統計,再計入匯率五月台幣升值6.98%,美債部位在5月平均下跌0.92%,十年期以上台灣公債價格在五月上漲下跌0.31%,以及壽險公司的債券部位放在非AC比重10%等數據計算而得。

銀行業的股債投資部位也有大幅變化;統計顯示,銀行業在4月川普對等關稅的市場恐慌預期之下,先大砍294億元,但之後市況漸恢復,尤其5月之後外資大舉匯入買股,由於看好外資加持台股的力道,使得銀行業者又在5月大舉加碼台股336億元,最主要是為了6至8月的股利發放旺季提前布局,要賺股息。除了銀行,國內券商也在5月大買台股158.23億元。

但另一方面,銀行在5月的債券部位若以成本價來計算,則大舉減少2585億元,也創下近幾年來最大的單月減幅,比起4月減幅1441億元增加了快80%,也使全體國銀的持債部位,在5月降至9兆3088億元。金管會官員指出,由於銀行在報送統計數字時,對於持有成本是以「買進」當時的匯率來報送,因此,即使之前已買的債券成本,不會受到匯率的影響;倘若匯率有影響的話,應是指當月買進的部位,例如,倘若買進10億美元的部位,5月的匯價是30台幣兌1美元,這時同樣是10億美元,但換算成台幣的金額就會比先前同樣是10億美元的等值台幣來得少。

統計也顯示,券商在5月亦對國內債券減持117.11億元,海外債券加碼33.55億元。

除了匯率因素之外,知情人士指出,銀行大砍海外債部位,還有其他原因。除了聯準會降息時程不確定,再加上美國政府債務問題惡化,使銀行業者減碼債券之外,另一個原因則和承作SWAP有關,由於台幣匯率從4月以來升值,而且聯準會遲未降息,使銀行的SWAP收益甚佳,甚至若計入評價利益已超過債券的年化報酬率,因此,不少銀行目前買美債和投入SWAP的部位金額,比例已約當1比1,其中,美債的部位大部分仍以金融債或公司債為主,公債部位反而較少。一家國銀主管指出,目前其部位美債有4.7%-4.8%年化報酬率,而SWAP的收益甚至含評價利益的話可以到5%。

債券 台幣匯率 壽險業

延伸閱讀

00982B掛牌未滿三個月首配息!年化配息率6.72% 躍居債券A段班

非投資等級債券創高 基金布局好時機

7月這五檔債券ETF年化配息率逾7%

19檔債券ETF 逆勢增胖

相關新聞

國銀看下半年留意三變數 估Fed最快9月降息

川普2.0「對等關稅」稅率公布進入倒數計時,全球供應鏈結構面臨挑戰,市場波動加劇。四大國銀分析下半年國際政經局勢,皆預估...

美關稅大限將至 國泰投信:AI基本面撐盤...望第三季蹲低反彈

美國關稅暫緩90天限期將至,國泰投信表示,目前關稅最終定案還是未知數,市場壟罩在不確定性較高的氛圍下,觀望情緒明顯,連帶...

股匯雙殺…台幣匯價連二貶 貶值1.17角 收29.048元

台幣匯價今日以29.048,貶值1.17角作收,貶幅0.4%,除了股匯雙殺效應使外資大舉匯出之外,新竹以南放颱風假,多家...

新台幣重貶1.17角 收29.048元

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今天收盤收29.048元,重貶1.17角,成交金額9.81億美元

房仲:前5月全台建物抵押棟數年減24% 創近6年新低

台灣房屋根據內政部最新建物抵押權設定棟數統計顯示,今年前5月六都加新竹縣市的建物抵押權,設定棟數約23.8萬棟,年減約2...

台幣午盤暫收29.022,貶值9.1分 成交量5.03億美元

股匯雙殺效應,使新台幣匯價今日也跟著一路走低,台股今日跌勢擴大,最多跌逾200點,外資也擴大匯出力道,使台幣貶回29大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