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局長:金融監理價值 拒絕叢林法則
金管會關掉「敵意併購」大門,市場示警,此舉猶如是低持股、公司治理又差的經營者一道護身符。到底「誰有權可改變經營者」?銀行局長童政彰直言「我們是森林的保護者,不希望看到叢林,更不希望看到非洲大草原」,直接替金融監理價值定調。
這句話清楚劃分出金管會在金控整併、經營權更迭的核心立場:反對敵意併購,拒絕叢林法則。
童政彰認為,金融業是受高度監理的行業,金管會日常監理與金融檢查已確保金融業健全經營與公司治理,理論上不應發生「公司治理不良」而需透過市場力量進行「敵意併購」的情況。
相較市場力量判斷公司好壞的不確定性,金管會監理的標準明確且公開,更能確保市場的公平性與穩定。
他說「金融市場上只要出現敵意,就會帶來動盪和不穩定」。對承載著龐大存戶、保戶與投資人資金的金控而言,動盪意味著信心流失、資本逃逸,更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的系統風險。
金管會核心監理精神是,金融市場要像「森林」一樣,有秩序地生長、多樣共榮也要綠意盎然,而不是如「叢林或是非洲大草原」般的弱肉強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