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南區加油站有人燒成火球 警消急送醫釐清經過

全台變烤番薯!16縣市亮高溫黃色燈號 恐36度以上

以伊衝突重大升級!以軍轟炸伊朗天然氣田 威脅打擊「所有目標」

機器人理財 助攻普惠金融

機器人理財 助攻普惠金融。(路透)
機器人理財 助攻普惠金融。(路透)

全球機器人理財市場正快速成長。根據GlobeNewswire報告,2024年市值約為83億美元,預估2030年將達336億美元,年均成長率達26.4%。這波成長來自三大動能:一、平台具備低費用與操作便利性,吸引新世代以低門檻參與投資;二、AI與大數據推動個人化建議與預測精準度提升;三、疫情後遠距服務常態化,進一步擴大需求。

技術創新正重塑理財服務。生成式AI進入應用核心,透過自然語言對話與即時分析強化互動體驗;混合模式顧問結合人機優勢,現已占全球市場逾63%收入;主題式與ESG導向投資選項也快速擴張,反映投資人對永續性與社會責任的重視,機器人理財正轉型為普惠與永續金融的實踐平台。

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與埃森哲》發表的《財務建議的未來》報告指出,未來理財顧問業將由六大趨勢驅動,包括:壽命延長與退休改革、財務福祉意識興起、全天候個人化服務需求、價格透明壓力、AI與數位效率革命,以及社群影響者崛起。報告亦強調,機器人理財顧問已不再是輔助工具,而是青年、女性與少數群體接觸財務規劃的首選,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ESG亦逐漸納入主流機器人理財架構。歐盟SFDR與MiFID II修正案規定平台須揭示是否納入ESG因子,並反映用戶偏好。法國Nalo等平台已將ESG模型整合進演算法核心,提供兼顧報酬與社會責任的配置建議,展現永續性與技術整合的趨勢。

國際監理方面,IOSCO於2025年報告中將機器人理財列為AI五大應用場景之一,肯定其在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中提升財務建議可及性的潛力。然而,該報告亦指出模型偏誤、黑箱演算法與資料依賴風險,建議各國建立AI治理架構、強化資訊揭露,確保市場穩定與投資人權益。

美國SEC於2024年3月修正《投資顧問法》,強化「網路顧問豁免」條件,要求平台具備互動功能,且不得僅提供靜態內容。SEC也明確禁止對AI應用進行虛假宣稱,以防「AI洗白」誤導投資人。

英國FCA則採取技術中立監理原則,無論投資建議來自人類或AI,皆須符合適合性與風險揭露規範,確保消費者保護不打折。

台灣市場也呈現制度化與規模化發展態勢。截至2025年3月底,共有17家投信與銀行機構提供機器人理財服務,資產管理規模達131.1億元、用戶突破21.6萬人,較2018年成長逾十倍。金管會於2024年修正《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管理規則》,將原自律性原則納入正式法規,推動平台法制化與自動再平衡,並規定所有演算法設計與變更須經公會審查,加強內控與問責機制。

以國內首件通過金融監理沙盒並成功落地的理財機器人為例,阿爾發投顧與永豐金證券合作推出「落實普惠金融之機器人理財服務」,將普惠金融作為核心策略。阿爾發亦開發智慧退休試算系統,整合公私退休金資訊與AI模擬技術,提供客製化資產配置與信託整合服務,並發布ESG基金投資指引白皮書,落實永續金融實踐。

機器人理財不僅是數位投資工具,更可為推動普惠與永續金融的制度型平台。透過自動化演算法降低理財門檻、強化透明與效率,讓原本難以接觸金融服務的族群也能獲得合理建議與資源配置。同時,ESG納入決策核心,強化社會責任與長期回報平衡。隨著國際監管與數據治理日漸成熟,理財機器人將成為數位金融基礎設施與社會永續轉型的核心力量。

(作者是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兼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機器人

延伸閱讀

亞力營收/台電出貨挹注!5月營收創歷史次高 全年營運有望挑戰新高

現在的森林 過得好嗎?AI「大樹據」翻轉林地永續新想像

中職/富邦人壽邀新住民家庭看職棒 前進「新莊城堡」體驗應援氣氛

老高挑戰YouTube短影片演算法!新頻道7天破2億觀看、18萬訂閱爆紅

相關新聞

新台幣盤中勁揚近3角 對等關稅談判沒進度升值壓力大

新台幣對美元匯率12日以29.900兌一美元小升2分開盤,隨即一路向上挺進,上午盤最高升抵29.625兌一美元,勁揚2....

川普再施壓喊Fed應降息 台灣央行下周決策會議登場

台灣中央銀行將於下周四(6月19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市場關注在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呼籲聯準會(Fed)大幅降息的背景下,...

川普關稅帶動提前拉貨潮效應 國銀中小企放款4月增加525億

金管會今日發布中小企業放款最新統計指出,截至4月底止,本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10兆4,642億元,較3月底增加52...

北富銀史上最大調整 全台10家分行8月中分批暫停營業

北富銀今天表示,考量經營據點重疊與分行可有效覆蓋服務,全台共10家分行將在8月11日、8月18日分批暫停營業,業務會移轉...

強制險改革重啟 應擴大瞄準危險駕駛!「保險」搭配「監理」 以保費約束累犯

重大死傷車禍憾事一再上演,交通學界呼籲從汽機車強制險著手,導正駕駛行為。但時隔3年重啟研議的強制險,改革力道卻不足,恐怕難對高風險駕駛發揮嚇阻作用。

臺灣企銀推台北綠食巡禮 台灣 Pay 享20%現金回饋

臺企銀(2834)推廣淨零綠生活,鼓勵消費者至友善環境的綠色環保餐廳消費,攜手台灣Pay推出「悠遊台北綠食,台灣Pay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