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嚇人金融業撤了!台股4月遭千億倒貨吞掉一季加碼

金融業對台股全面退場。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4月銀行、壽險與券商三大金融業共減碼台股1,002億元,寫近九個月最大規模,單月就吞噬了首季所有加碼量,累計前四月轉為淨減碼,市場氣氛急轉保守。
主因是美國川普高關稅政策,全球市場陷入「人造熊市」陰影下,股、債、匯市4月同步重挫,風險資產估值劇烈波動,導致金融業普遍採取戰術防守策略,壓低股市曝險、提高現金部位。
分業別觀察,券商嗅覺最為敏銳,提前在3月減碼192億元,4月再擴大至382億元,為近八個月單月最大。
銀行業原於3月逆勢加碼236億元,但風向急轉,4月隨即賣超294億元,同寫近八個月新高,從低接轉為出脫,顯示市場判斷翻轉。
壽險業更在短短一個月內,從加碼451億元到減碼326億元,一進一退的資金動能差距高達逾七百億元,幾乎等同進行一次完整的資產重編。
同時,壽險業國內外現金水位在4月底一舉飆升至8,931億元,為半年新高,單月增加587億元寫近九個月新高,壽險業對台股轉冷,同步拉高現金水位,反映對整體資產配置的再平衡。
一家金控主管坦言,儘管5月股市回神,讓壽險業股票部分未實現損失收斂,回升到損益兩平,但整體市場信心未明,對第二季台股進出仍將審慎應對。
金融業普遍選擇減碼、拉高現金,有兩大考量,一、川普劇本難料,市場變數大,金融業帳上未實現損失易擴大,保守操作有助暫舒緩財報壓力,二、先行縮手,保留資金籌碼,為下一波進場預留彈性。
金管會公布2025年4月底金融三業國內外股票投資餘額降到3兆2,032億元(市價列帳)月減5.7%,遠高於同期台股指數跌2.2%,顯示金融業轉賣方。
4月單月三業減碼規模依序是,券商382億元、壽險326億元、銀行294億元,合計達1,002億元,等同一個月就將第一季加碼成果全數吐回。
累計前四月,金融三業對台股整體淨減碼15億元。其中,銀行仍維持加碼358億元,成為市場主要支撐力量;壽險加碼量縮至195億元;券商則減碼568億元,率先反映市場波動風險。
法人指出,觀察金融業行為脈絡,是採「非看空、而是先縮手」。外部風險加劇,金融業傾向先穩住財報、控管資本利得時機,靜待國際情勢明朗後再伺機而動。
惟若短期內政策與市場不確定性未見緩解,金融業對台股的保守態度,恐將延續至整個第二季。
▪自營業有報401、轉薪資...貸款仍受阻!行家:政府講原則、銀行看風控
▪租屋禁養寵物為何「只擋貓狗」?過來人提4困擾:一進房就聞到
▪新青安上路快2年金額破9千億!專家「有需求趁浪尖快去」:之後更難說
▪首購買預售...貸款成數卻不夠!專家建議「認賠止損」:別拿現在賭未來
▪新竹、台中、高雄屋主都鬆動了 開價打8折成交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