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導入AI 跳躍式成長…運用生成式技術業者比例大增

金融業加速導入AI技術,挑戰也隨之浮現。金管會昨(20)日公布最新調查指出,金融業導入生成式AI的比例,一年內成長了21個百分點,但仍面臨內容產出穩定性、資安風險及法規遵循等三大挑戰,成為業者關注重點。
金管會是在今年4月間,調查383家金融機構及周邊單位中,共有126家業者已導入AI,占比33%;其中進一步有使用生成式AI者有61家,占AI使用者48%,年增21個百分點。
應用領域中,有39%運用在內部行政作業中,另15%是智能客服,但這61家業者也指出,生成式AI有三大挑戰,一、生成式AI的產出內容不穩定、不精確或有誤,占32%,這將影響業務正確性與決策品質。
二、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占了21%,因金融資料涉及大量個資與敏感資訊,一旦訓練資料涉及外部第三方,風險大增。三、合規性問題:18%,如保險理賠或信貸審查,AI運作需符合法規規範,否易產生法律風險。
金管會創新處長胡則華說,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正針對台灣金融業,建構「大型語言模型(LLM)」,以台灣常用的金融辭彙、文本做訓練模型,讓AI生成內容更準確、穩定也不會出現幻覺,金管會對此樂觀其成。
在資料安全與法規面向,胡則華強調,金管會去年已發布《金融業運用AI指引》,規範資料使用、隱私保護及模型訓練風險評估機制。若業者對AI模型設計或資料使用有疑慮,可透過監理門診尋求諮詢。
儘管面臨挑戰,金融業導入AI意願仍高。據調查顯示,有占近半數、共179家金融業者均表示未來將導入或擴大AI應用領域,聚焦內部行政作業、智能客服和打擊金融犯罪三大面向。
另可透過金融業合作,共同推動AI應用則有防詐、建置本地大型語言模型、和強化風險管理等三大領域。
金管會指出,有逾八成的業者,會定期或不定期檢測AI系統偏移,顯示業者對風險控管已有基本意識;另43%業者未採用AI自動化決策,40%業者自動化決策比例仍在25%以下,整體而言金融業對AI決策依賴程度仍屬謹慎。至於近期輝達宣布與中信金(2891)、國泰金與玉山金成為合作夥伴。
▪新青安結束後真有斷頭潮?房仲「本身不是風險」:3類物件何時都不該碰
▪新青安收支比、信用不是關鍵!專家曝「銀行變相刁難」:政策名存實亡
▪難貸款會讓房價跌?網友熱議:屋主不急賣、你議得下來嗎
▪年薪不到150萬就不能辦新青安?專家點銀行「1過失」:核貸門檻很清楚
▪一表看北士科15大建案 專家:未來軟橋段每坪上看150萬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