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BA總冠軍賽/雷霆勇奪搬家後歷史首冠 哈利伯頓傷退讓溜馬失魔法

「2周內決定」是川普刻意放出的煙霧彈 CNN曝欺敵內幕

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 盧秀燕酸「個人十觀」:與國人期待沒對焦

美關稅亂流 滙豐銀看好台灣下半年「靠AI突圍」

滙豐銀行今日舉行「2025年中亞洲經濟展望」記者會,集團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看好台灣在AI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有望在風險中展現相對韌性。記者林莉/攝影
滙豐銀行今日舉行「2025年中亞洲經濟展望」記者會,集團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看好台灣在AI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有望在風險中展現相對韌性。記者林莉/攝影

滙豐銀行今日舉行「2025年中亞洲經濟展望」記者會,集團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指出,全球貿易與財政結構性失衡加劇,尤其美國赤字擴張與政策不確定性升高,已成亞洲經濟面臨的關鍵風險。不過,他也看好台灣在AI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有望在風險中展現相對韌性。

范力民表示,當前市場的不確定性不只影響出口貿易,同步影響企業投資轉保守,無論在越南、日本或台灣,出口商皆面臨來自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壓力,反映在出口商衡量政策不確定性的指數持續走高。他提醒,若美國政府無法穩定政策走向,將導致下半年全球貿易與投資活動同步放緩。

他進一步指出,全球對貿易失衡主要仍為美、中兩國。例如中國擁有逾一兆美元的貿易順差,正好與美國的巨額逆差相對應。但范力民認為,關鍵在於美國過度舉債、支出赤字擴大,以及中國出口過多、內需儲蓄高、購買力不足。美國借得太多、中國則存得太多。

觀察金融市場反應,范力民說,美國政府債務規模累積至今已達40兆美元,在GDP(國內生產毛額)占比超過120%,與歐、日等國相對穩定的公債形成對比。這樣的結構性赤字問題也已導致近月美元走弱、殖利率走高,若未能有效縮減赤字與舉債規模,美元貶值與市場波動恐難避免。此外,評級機構穆迪下調美債評級,亦顯示市場對美債風險溢價的憂慮正在升溫。

面對記者提問10年期美債殖利率居高不下是否成為長期趨勢,他指出,若無財政改革與預算控制,難以回落至4%以下。不過仍須觀察聯準會下半年動向,是否因應經濟衰退急速降息,若將息則能為美債帶來正面影響。

在亞洲經濟方面,范力民認為,儘管區域出口表現強勁,但亞洲多國高度仰賴美國出口,也因此在這波關稅政策上受到衝擊,如越南、新加坡與台灣等出口美國占GDP比重極高的經濟體,曝險尤甚於中國,台灣甚至高居第三位。他建議,未來一至兩個月內,若台灣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共識,有望於取得相比中國商品更高競爭力的先機。

對台灣經濟,范力民則相對樂觀。他表示,台灣下半年經濟表現可望優於亞洲其他國家,全球AI需求持續擴大,特別是與AI硬體相關的高科技產品需求強勁,而台灣在AI生態系中為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今年下半年預期能展現優於區域的韌性與動能。

他指出,台灣內需與外需雙引擎並行,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升、電子零組件需求轉強,皆有助景氣推進。不過,全球保護主義若進一步升高,對台灣這類外貿導向經濟體仍是潛在風險來源,投資人應持續關注美國財政談判與關稅政策進展,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依據。

美國 AI

延伸閱讀

賴清德就職周年 楊文科籲落實地方統籌 審慎應對關稅

美債ETF波動加劇…該停損還是加碼?經理人:中長線「絕佳布局機會」!

賴清德今上任滿周年 農民立法院前反對擴大對美採購農產品

美國新的關稅政策 竟使全球汽車產量減少150萬輛!

相關新聞

日本央行不升息使日圓走弱加上台幣走強 日圓新低價再現

日本銀行昨日會議決策利率不動,日圓匯率也應聲走弱來到145兌1美元價位,適逢台幣匯率升值,因此更使得台幣兌日圓匯率再現「...

獨/台幣升值壓力大 央行授意匯銀對廠商單日拋匯限額「腰斬」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台幣升值壓力太大,在央行授意下,匯銀對廠商的單日拋匯限額先前已從2500萬美元砍至2000萬美元,現在...

新台幣升勢再起 哈日族喜迎近一年最甜換匯價

新台幣再展強勁升勢,挑戰29.5元關卡,也讓哈日族再次迎來超甜換匯價格。根據台銀最新牌告匯率,今天日圓現鈔賣出價最低觸及...

新台幣盤中勁揚近3角 對等關稅談判沒進度升值壓力大

新台幣對美元匯率12日以29.900兌一美元小升2分開盤,隨即一路向上挺進,上午盤最高升抵29.625兌一美元,勁揚2....

川普再施壓喊Fed應降息 台灣央行下周決策會議登場

台灣中央銀行將於下周四(6月19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市場關注在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呼籲聯準會(Fed)大幅降息的背景下,...

解除限空令 彭金隆比喻:手伸久會酸 保持下次出手力道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對金管會解除限空令指出,未來很難預料,金管會仍戒慎恐懼,先前採取限空令,是因為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