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軍轟炸伊朗3處核設施…大陸外交部最新表態!強烈譴責加劇中東局勢

高雄國道7號拚2030年通車 仁武系統恐成全台最複雜交流道

潛藏數兆美元商機!安永揭2025保險市場六大趨勢

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記者潘俊宏/攝影
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記者潘俊宏/攝影

《2025安永保險業展望報告》指出,全球面對氣候災害頻繁、網路攻擊升溫,以及退休儲蓄缺口持續擴大,保險業者正處在挑戰與轉機並存的關鍵時刻,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約六成自然災害損失及九成九的網路攻擊損失並未被保險承擔,加上高齡社會帶來的醫療與退休照護負擔,為保險業創造龐大未被滿足的市場空間。安永認為,保險公司若能善用數據與科技創新,將有機會切入數兆美元的潛在收益市場。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服務產業負責人張正道指出,台灣預計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對於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病的照護需求急遽上升,顯示市場對長照型保單與居家醫療保障產品的需求迫切。他說,「只要有需求缺口,就有保險創新的空間,業者應思考如何兼顧保戶保障與風險控管設計雙贏方案。」

張正道也提醒,國際政經風險如美國貿易政策轉向,對以海外投資為主的台灣保險業者構成波動壓力,業者應善用AI等科技工具,強化投資與風控策略,以保障保戶權益與理賠能力。

隨著金融監理制度日益成熟,政府推動監理沙盒、數位核保等措施持續推進,保險業的創新腳步也同步加快。安永審計服務部執業會計師楊弘斌表示,保險業者除了延續傳統業務員體系,也逐步拓展銀行、數位平台等銷售通路,加速與國際市場接軌。

安永點出2025年保險業六大趨勢洞察,包括第一,目的導向型產品設計將成為主流,尤其是針對退休儲蓄與氣候風險的保障,報告預測,全球退休儲蓄缺口將從2022年的106兆美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的483兆美元,人口老化帶來壽險與健康保險市場的快速擴張。同時,重大氣候災害如洛杉磯森林大火已成保險史上最昂貴災損之一,推升業者強化再保與承保能力。

第二,個人化保險產品成長快速。運用AI與即時風險預測,能設計出更靈活且精準的保單,提升消費者參與度與忠誠度,也利於掌握高潛力客戶。

第三,創新保單模式崛起。如參數型保險已在農業、氣候與網路風險領域廣泛應用,市場預估至2031年將達293億美元。此類保單可依預設指標自動啟動理賠,大幅提升理賠效率與彈性。

第四,監管與數據共享機制驅動創新。歐盟《金融資料近用》(FiDA)預計2025年上路,將迫使保險公司強化合規與資訊共享流程。

第五,統一數據策略為營運升級關鍵。若由高階主管主導統一資料管理,可有效提升效率並強化客戶體驗。

第六,拓展保障邊界為新增長動能。全球仍有約40億人口處於保險保障不足狀態,即便滲透率提升1%,亦可新增4,000萬名潛在客戶。透過小額保險、數位化理賠與入門型產品,保險公司有望擴展至新興市場與低收入族群。

安永強調,面對當前挑戰與未來機會,保險業應加速數位轉型、產品創新與風控升級。《2025安永保險業展望報告》提供清晰方向,協助業者以數據與科技重新定義角色,搶占新一波市場成長契機。

理賠 安永 保險

延伸閱讀

投資大趨勢論壇6月18日登場/ETF致勝策略 專家教戰

明台產險推「釋迦の好險」 強化臺東農友抗颱保障

助攻新鮮人保險事業藍圖 永達保經打造系統化育才機制

高雄稻作空包彈嚴重 立委:農業部不補助就不解凍預算

相關新聞

日本央行不升息使日圓走弱加上台幣走強 日圓新低價再現

日本銀行昨日會議決策利率不動,日圓匯率也應聲走弱來到145兌1美元價位,適逢台幣匯率升值,因此更使得台幣兌日圓匯率再現「...

獨/台幣升值壓力大 央行授意匯銀對廠商單日拋匯限額「腰斬」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台幣升值壓力太大,在央行授意下,匯銀對廠商的單日拋匯限額先前已從2500萬美元砍至2000萬美元,現在...

新台幣升勢再起 哈日族喜迎近一年最甜換匯價

新台幣再展強勁升勢,挑戰29.5元關卡,也讓哈日族再次迎來超甜換匯價格。根據台銀最新牌告匯率,今天日圓現鈔賣出價最低觸及...

新台幣盤中勁揚近3角 對等關稅談判沒進度升值壓力大

新台幣對美元匯率12日以29.900兌一美元小升2分開盤,隨即一路向上挺進,上午盤最高升抵29.625兌一美元,勁揚2....

川普再施壓喊Fed應降息 台灣央行下周決策會議登場

台灣中央銀行將於下周四(6月19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市場關注在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呼籲聯準會(Fed)大幅降息的背景下,...

解除限空令 彭金隆比喻:手伸久會酸 保持下次出手力道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對金管會解除限空令指出,未來很難預料,金管會仍戒慎恐懼,先前採取限空令,是因為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