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公司亂象… 新型消債風暴來襲 民團疾呼設專法

融資公司放款亂象造成消債金額惡化,民團呼籲設立專法納管。本報資料照片
融資公司放款亂象造成消債金額惡化,民團呼籲設立專法納管。本報資料照片

二○二三年網路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喧騰一時,喚起社會對融資公司放款亂象的重視,時隔二年,不但未解決,還變本加厲。台北律師公會債務清理委員會主委、融資業法推動聯盟召集人林永頌指出,當年的雙卡風暴有來自銀行七千九百億元的債權,現在新型態的債務則來自融資公司,若以五大租賃公司的中古車貸業務規模來看,恐怕估計已有數千億之多,這些融資亂象再不好好納管,將成為繼二○○五年雙卡風暴之後最大的消費者債務風暴。

社工批業者 鎖定貧窮騙錢

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吳宗昇統計,卡債族在無法向銀行繼續取得借款後,轉向融資公司借中古車貸、商品貸的案例持續增加。

李姓社工根據她十二年來所接觸的案件統計,以銀行為借款對象的卡債、信貸這些「舊型債務」,四十至六十歲者占比大約七成,但新型債務在年紀的分布上則是顛倒過來,廿至五十歲者占比高達八成之多。

李姓社工指出,融資公司透過代辦公司專門瞄準這些信用小白,或是財力不佳者借錢:「等於鎖定貧窮來騙錢!」有許多新型態的債務已等同「新型態的詐騙」,從一○九年至一一三年,這些新型債務快速成長,至一一三年,已占全體債務諮詢比重高達三成。

金管會從去年八月表示評估立融資公司專法,時至今日過九個多月,金管會一直不願允諾立法,只表示要將融資公司由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納管。為此,立院財政委員會在廿二日將舉行公聽會,主要用意在督促金管會盡快加入融資公司法專法的立法行列。

專法懲處 更能阻勾結詐團

林永頌直言:「上游若不管好,下游問題就會氾濫成災!」倘若金保法無法管好融資公司,會導致事事都透過評議、司法訴訟來解決,相較之下,專法能發揮更大的嚇阻作用,更有助金管會監理。

林永頌指出,訂定專法後,融資公司就能比照銀行採特許制,而且執照非永久有效,而是五年一換。

此外討債人員若有暴力討債、業務員和詐團勾結等惡行,就會被記點,次數一多,就會被吊銷牌照,這些都更能讓金管會發揮監督力量。對借款民眾而言,若融資公司與詐團勾結再借款給民眾,經司法機關認定受騙的民眾可不用還錢,對於手段凶殘的追債也會被懲處,也更能嚇阻不肖業者與詐團勾結、欺壓借款民眾的歪風。

林永頌指出,相對於融資公司有法務團隊,一般民眾根本無力出錢打官司,雙方打官司的力量完全不對等,而且金保法只有民事求償。

「全國律師聯合會」消債委員會主委林孜俞指出,專法對於空白本票、相關人員、融資業設立,以及詐騙集團勾結的懲處,還有網路平台、網路服務提供者的責任等,都要求得非常仔細,也是金保法很多沒考慮到的部分。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金管會 詐騙集團 債務 中古車

延伸閱讀

淪詐團開戶工具 多家銀行開始暫停「自然人憑證線上開戶」

詐團偽造員工證騙被害人 中華郵政:絕不會要求操作ATM

獨/台幣暴力升值效應!7家壽險遞件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 國壽送件了

疑助詐團開戶 一銀宜蘭分行遭搜索 女副理80萬元交保

相關新聞

新台幣盤中勁揚近3角 對等關稅談判沒進度升值壓力大

新台幣對美元匯率12日以29.900兌一美元小升2分開盤,隨即一路向上挺進,上午盤最高升抵29.625兌一美元,勁揚2....

川普再施壓喊Fed應降息 台灣央行下周決策會議登場

台灣中央銀行將於下周四(6月19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市場關注在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呼籲聯準會(Fed)大幅降息的背景下,...

解除限空令 彭金隆比喻:手伸久會酸 保持下次出手力道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對金管會解除限空令指出,未來很難預料,金管會仍戒慎恐懼,先前採取限空令,是因為市...

台銀防詐1新制上路!網路一片哀號帳戶被鎖 抱怨:真的很擾民

近年來詐騙猖獗,政府不斷防詐、打詐,銀行也有所對策。台灣銀行近日發出公告,若新台幣存款帳戶,半年以上無存提交易記錄且帳戶餘額未達本行規定金額,將暫停自動化交易功能,消息一出引起網友熱議。

警示戶超標 銀行局長:上周已發函三家銀行限期改善

金管會所統計的全國警示戶,在第一季已超過15萬戶,達15萬0928戶,對此銀行局長童政彰指出,銀行局上周已正式發文,有三...

川普關稅帶動提前拉貨潮效應 國銀中小企放款4月增加525億

金管會今日發布中小企業放款最新統計指出,截至4月底止,本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10兆4,642億元,較3月底增加5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