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才剃平頭陪父抗病 曹雅雯揭噩耗「爸爸走了」:再也沒有病痛

賠慘!台中賓士男酒駕突右偏 連撞23車才停下

獨/壽險公會提三種模擬情境 估算匯價26.2將使淨值比面臨破底

壽險公會向金管會建議因應壽險匯損衝擊的方案已經確定,壽險公會提三種模擬情境,估算匯價26.2元將使淨值比面臨破底。本報資料照片
壽險公會向金管會建議因應壽險匯損衝擊的方案已經確定,壽險公會提三種模擬情境,估算匯價26.2元將使淨值比面臨破底。本報資料照片

壽險公會向金管會建議因應壽險匯損衝擊的方案已經確定。公會已發文全體壽險公司說明擬提出的方案,其中除了建議改採匯率半年日均價計算RBC,還提出三種模擬情境,並估算若不改採匯率計算方式,當台幣匯價跌至26.2元時,淨值比將破底。

儘管中美關稅戰暫時休兵,使台幣匯價穩住,今天還貶值1.39角、收30.455元,但壽險業對匯率仍如臨大敵,更對6月底和今年底的RBC和淨值比計算未雨綢繆。公會所提出的三種情境,依不同的匯價水準,計算出壽險業者今年6月底及今年底填報匯率的日均價格。公會設算,若能採取半年日均價來計算RBC,幾乎每家業者都能過關,若台幣匯價升值持續至今年底,業者仍會面臨重大考驗。

其中情境一為之後匯率持平在30.308元,今年6月的半年日均價為31.964元、一年均價為32.151元;今年12月底的半年均價為30.308元,一年均價為31.1元。

情境二,則是5月底的匯率29元、6月底匯價為27元,這時若用半年均價或年均價來計算RBC,則價格分別為31.466元和31.909元;而在年底半年均價或年均價分別為27元與29.134元。

情境三則是最嚴峻的情況,這時用匯率均價方式為壽險業紓壓,在6月底幫助最大,計算出來的結果可說完全是兩個世界。情境三的5月底匯率27元、6月底匯價為25元,這時若用半年均價或年均價來計算RBC,則價格分別為30.987元和 31.676元 ;不過在年底的半年均價或年均價,則分別為25元和27.861元。

壽險公會也推估,台幣匯率從去年底的32.781升至30元,等於已升值近10%,若升至29.5元,淨值會較去年底蒸發8千億元,淨值比約降至5.5%,等於整個業界淨值縮水超過30%,倘若再升值至20%,屆時匯價等於接近26.2元,淨值將蒸發超過1兆5千億元,淨值比將降至3.2%,已逼近法定標準3%。

由於金管會已表態重點在於資本適足率,而非財報的美化,因此壽險公會此次提出的建議,瞄準今年6月要進行的RBC半年報檢視,並且建議要採取「半年日均價」來計算匯率的影響。至於這次為何壽險公會未把外價準備金納入建議,公會表示是因為外價準備金被視為「自有資本」,因此,對RBC沒有實質緩解效果。

壽險公會認為,先前在因應市場波動時,曾採取股票採半年日均價、債券用攤銷後成本,因此,現在面臨匯率波動,也可採取用匯率半年日均價的方式來處理。不過,壽險公會也提到,明年就要接軌的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也就是IFRS新制,會另案討論因應金融市場波動的暫行性措施。

淨值比 壽險業 台幣匯率

延伸閱讀

20家金融業遭檢舉亂賣ETF 金管會做三調查

美中休兵 台股限空令可解?金管會說要看四關鍵

20家金融機構涉施壓基層銷售ETF 金管會將調查

新募ETF責任額制引爭議 金管會收檢舉!網曝金融業窘境

相關新聞

新台幣盤中勁揚近3角 對等關稅談判沒進度升值壓力大

新台幣對美元匯率12日以29.900兌一美元小升2分開盤,隨即一路向上挺進,上午盤最高升抵29.625兌一美元,勁揚2....

川普再施壓喊Fed應降息 台灣央行下周決策會議登場

台灣中央銀行將於下周四(6月19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市場關注在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呼籲聯準會(Fed)大幅降息的背景下,...

解除限空令 彭金隆比喻:手伸久會酸 保持下次出手力道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對金管會解除限空令指出,未來很難預料,金管會仍戒慎恐懼,先前採取限空令,是因為市...

學者批保單強制執行修法結果:虐兒保姆和性侵者躲在豁免額保護傘下

保險法和保單強制執行的相關修法,本周三在財委會完成初審,專精保險法的政大法學院副院長兼系主任葉啟洲認為,財委會修改政院版...

新台幣重啟升勢 強漲逾1.4角站上30.1元

美中互降關稅令市場不確定性降低,加上美國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速放緩,美元指數下挫,新台幣重啟升勢,14日強升1...

台銀防詐1新制上路!網路一片哀號帳戶被鎖 抱怨:真的很擾民

近年來詐騙猖獗,政府不斷防詐、打詐,銀行也有所對策。台灣銀行近日發出公告,若新台幣存款帳戶,半年以上無存提交易記錄且帳戶餘額未達本行規定金額,將暫停自動化交易功能,消息一出引起網友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