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未來10天高溫悶熱!「台中以北」午後西北雨 賈新興曝有利颱風生成時間

台鐵便當又出包!丸子「咬不斷」疑藏塑膠繩 公司致歉回應了

川普點頭了? 以色列總理:不排除「斬首」伊朗最高領袖

金融三業前3月稅前獲利年減逾8% 證券業減幅最劇

金管會公布2025年前3月金融三業稅前淨利為新台幣2706.1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8.72%;其中以證券業減幅最多。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曾學仁攝影
金管會公布2025年前3月金融三業稅前淨利為新台幣2706.1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8.72%;其中以證券業減幅最多。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曾學仁攝影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釀3月資本市場動盪,金管會公布2025年前3月金融三業稅前淨利為新台幣2706.1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8.72%;其中以證券業減幅最多,前3月稅前淨利為166.46億元、年減達42.28%,自營、經紀與承銷3大業務全面走跌。

金管會公布,今年前3月金融三業稅前淨利為2706.16億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2964.58億元、年減258.42億元或8.72%。

細看金融三業表現,銀行業涵蓋本國銀行、在台外銀、在台陸銀、信合社、票券金融公司及儲匯,銀行業整體今年前3月稅前淨利為1519.4億元、創歷年同期次高,但與2024年同期相比減少28.8億元、年減1.9%。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說明,儲匯前3月稅前虧損49.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60.3億元,主因是股票評價損失增加、兌換淨收益減少。

本國銀行前3月稅前賺1446.2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加21.3億元、年增1.5%。王允中指出,主因為利息與手續費淨收益增加、呆帳費用減少;而陸銀前3月稅前賺13.5億元、年減13.4%,則是因為利息淨收益減少。

壽險業2025年前3月稅前盈餘為849億元,年減11.6%,金管會保險局主秘古坤榮分析,壽險業稅前損益年減的原因是業務承保利益增加100億元,但財務投資利益減少171億元和業務費用增加36億元所致。

產險業因財務投資利益減少9億元,今年前3月稅前淨利為82億元、年減11.8%。整體保險業前3月稅前賺931億元、年減122億元或11.6%。

2025年前3月證券、期貨及投信業合計稅前淨利為255.76億元,較2024年同期稅前淨利363.38億元,減少107.62億元,減幅高達29.62%。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說明,主要是證券商獲利減少,證券商前3月稅前淨利為166.46億元,年減42.28%,其中以自營業務衰退最多,經紀與承銷業務也同步衰退。

黃厚銘補充,證券商業務收入部分,經紀業務2025年前3月為279.55億元,與2024年同期的313.56億元相比減少34.01億元、年減10.85%;前3月自營業務收入為42.6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93.38億元、年減68.66%;前3月承銷業務收入為17.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2.03%。

不過,期貨商2025年前3月稅前淨利為22.68億元、年增16.37%,黃厚銘分析,主要是期貨商自營操作績效好;投信業今年前3月稅前淨利則為66.62億元、年增20%,主要受惠資產管理規模持續上升。

金管會 證券商 壽險業

延伸閱讀

海外曝險攀高 國銀備戰 金管會已要求三大措施

收益轉負!美關稅衝擊股市重挫 勞動基金3月單月虧損1716億

壽險業對美債抗震性?金管會:壽險業持有5750億美國政府公債

金管會報捷 金融資產規模近34兆、高雄搶地、ETF 搶推

相關新聞

日本央行不升息使日圓走弱加上台幣走強 日圓新低價再現

日本銀行昨日會議決策利率不動,日圓匯率也應聲走弱來到145兌1美元價位,適逢台幣匯率升值,因此更使得台幣兌日圓匯率再現「...

獨/台幣升值壓力大 央行授意匯銀對廠商單日拋匯限額「腰斬」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台幣升值壓力太大,在央行授意下,匯銀對廠商的單日拋匯限額先前已從2500萬美元砍至2000萬美元,現在...

新台幣升勢再起 哈日族喜迎近一年最甜換匯價

新台幣再展強勁升勢,挑戰29.5元關卡,也讓哈日族再次迎來超甜換匯價格。根據台銀最新牌告匯率,今天日圓現鈔賣出價最低觸及...

新台幣盤中勁揚近3角 對等關稅談判沒進度升值壓力大

新台幣對美元匯率12日以29.900兌一美元小升2分開盤,隨即一路向上挺進,上午盤最高升抵29.625兌一美元,勁揚2....

川普再施壓喊Fed應降息 台灣央行下周決策會議登場

台灣中央銀行將於下周四(6月19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市場關注在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呼籲聯準會(Fed)大幅降息的背景下,...

解除限空令 彭金隆比喻:手伸久會酸 保持下次出手力道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對金管會解除限空令指出,未來很難預料,金管會仍戒慎恐懼,先前採取限空令,是因為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