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重啟關稅引震盪 勤業眾信曝高資產家族迎兩大挑戰

美國近期重啟關稅政策,意外掀起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根據紐約大學V-Lab最新GARCH模型分析,截至2025年4月11日,美股標普500(SPY)的一週預測波動率高達54.36%,創下疫情以來新高;台股也在短短數日內出現漲跌停板輪動的極端行情,顯示市場正處於高度不確定的風暴之中。
這波動盪不僅反映在資本市場,也伴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使得高資產家族面臨更複雜的跨境資產配置挑戰。勤業眾信私人暨家族企業服務團隊指出,在此局勢下,高資產家族的兩大規劃工具——信託架構與境外保險,正面臨法規收緊與稅務合規的雙重壓力。
第一挑戰,信託合規壓力升溫,申報未實恐遭重罰。勤業眾信資深會計師王瑞鴻表示,財政部近日針對「受控外國企業制度(CFC)」修正相關疑義解釋,特別加強對信託架構的稅務規範,根據新規定,若信託持有海外股權,受託人未於期限內據實辦理所得申報,將面臨最高新台幣30萬元的罰鍰,且以每一份信託契約個別認定處罰,即使是境外受託人,也需委託台灣代理人處理相關申報事務,若代理人疏忽,責任仍由受託人承擔。
此外,修正內容也要求孳息受益人應將交付信託的CFC利得計入基本所得額課稅,即使日後實際受益比例變動,也不得要求更正或退稅。這項措施雖簡化作業程序,但也提高了資產配置過程中潛藏的稅務風險。
王瑞鴻提醒,高資產家族應重新檢視既有信託安排,並與專業會計師或稅務顧問密切合作,以確保資產規劃的合法性與合規性。
第二挑戰是私募人壽保險契約(PPLI)。勤業眾信資深會計師陳建霖指出,財政部本次也明確將PPLI及類似安排納入CFC課稅範圍,並依據《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7條第3項指出,若以非常規交易規劃保單架構,達成與一般投資相同經濟效果,即構成租稅規避。
稅務機關未來將著重「實質控制權」與「經濟利益歸屬」,不再僅憑保險契約形式判斷是否課稅。即使名義上保險公司為持有人,只要個人或其關係人仍實際控制該海外企業,並享有其經濟利益,就會被認定為該個人的CFC,依法課稅。
面對全球市場與稅務環境的雙重壓力,高資產家族資產布局進入更高風險時代。勤業眾信提醒,無論是信託還是保險,稅務合規將是未來資產傳承的關鍵核心,應及早布局、審慎應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