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王大陸吼出來!大人物軍中表演「滿滿的大平台」奪冠軍

國防院醜聞!李文忠性騷成立、韓岡明施壓被害女員工 各記2大過撤職

影/逆向無煞車撞28人康橋環島單車隊 賈永婕兒子的好友在裡面

拋陸挺美?台商海外新增投資衝破兆元 是大陸11倍

台商大舉從大陸抽腿,「錢」進海外市場。示意圖/ingimage
台商大舉從大陸抽腿,「錢」進海外市場。示意圖/ingimage

金管會15日公布,2024年全年上市櫃公司海外市場(不含大陸)新增投資額1兆1,766億元,首度衝破兆元大關,改寫史上新高,同時大陸市場新增投資僅1,080億元,海外投資增額是大陸的近11倍,顯示台商大舉從大陸抽腿,「錢」進海外市場。

若拉長近十年來看,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台商赴大陸投資額逐年遞減,海外投資額逐年遞增,呈現此消彼漲態勢。

一家銀行主管說,2025年首季美國川普祭出對等關稅戰,更與大陸相互叫囂,目前觀察企業採取至少四種作法,一、增加美國當地庫存,趁90天喘息期拚命拉貨,二、也有部分台廠擔心未來需求下降,已暫停進口到美國,先做觀察。

三、轉往低關稅國,如印度被課關稅較低,未來可能採取從低關稅進口到美國,四、拉高消費者端的售價,如一些電子科技產品已傳出漲價風。

該主管說,不論「川」劇如何變臉,中長期來看,企業不得不評估赴美投資或設廠,預料2025年上市櫃公司投資海外市場將續寫新高。

證期局主秘尚光琪也說,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上市櫃公司赴大陸投資金額明顯縮減,顯示上市櫃公司已對大陸放緩投資腳步,降低對大陸依賴,透過全球布局方式,分散對大陸投資風險,金管會將密切關注未來發展。

金管會公布2024年全年上市櫃公司赴大陸和海外投資情況。以家數、投資金額、獲利動能、及大陸資金回台這四大數字來看,顯示台商正「去中化」。

一、家數。據統計,2024年赴大陸投資的上市櫃公司家數僅增加2家到1,211家,同期赴海外投資者則大增26家到1,328家,海外投資增加的家數是赴大陸的13倍。

二、新增投資額。據統計,2024年上市櫃公司新增投資大陸1,080億元,同期新增海外投資額1兆1,766億元,海外投資增額是大陸的近11倍,顯示台商正降低對大陸投資依賴,轉進海外市場。

2024年底上市櫃海外投資餘額是9兆7,959億元,較2023年增加1兆1,766億元,年增額是史上新高。

尚光琪說,海外投資額大增,是因企業併購取得海外子公司,或海外子公司營運資金需求、參與現金增資所致,又以半導體業累計投資金額較大。

三、獲利成長動能。2024年上市櫃公司在大陸投資收益4901億元,同期來自海外的投資收益1兆236億元,海外投資收益是大陸的2.1倍,顯示台商投資大陸雖有賺錢但已不如海外。

四、大陸資金回台。2024年上市櫃公司在大陸投資收益匯回台達1864億元是史上新高,顯示企業將大陸市場賺的錢,積極匯回台。累積匯回占比達36%新高。

尚光琪說,大陸投資收益匯回主要是配合集團資金規劃策略,將盈餘、現金股利匯回,以其他電子業及電子零組件業累計匯回金額較大。

台商

延伸閱讀

「天塌不下來」大陸海關總署發布Q1進出口數據 自信稱內需市場大

陸再出手反制 外媒曝:北京下令暫停波音飛機交付

陸國安教育日 推「金猴降妖特別篇」以白骨精喻間諜

關稅戰嚴防大陸商品洗產地 卓榮泰:台灣不能成為破口

相關新聞

考量川普關稅仍在未定之天 金管會限空令繼續再延一周

美國總統川普4月公布對等關稅計畫,攪得全球股市天翻地覆,雖然台股最近兩周逐步走穩,但考量美國關稅政策、以及與各國談判結果...

獨/華南金世代交替 民股副董林明成交棒長子林知延出任金控副董

華南金控展開世代交替。據了解,已擔任華南金副董事長快20年的民股大股東林明成,此次改選之後,將不再續任華南金董事,交棒給...

美債、美元崩跌早有預謀? 專家掀川普底牌:打一場貨幣大戰

美國關稅戰持續延燒,全球市場陷入動盪,美股、美元與美債同步承壓,反觀長期被視為避險資產的黃金則水漲船高。對此,《商業周刊》總主筆呂國禎直言,川普真正目的是「打一場貨幣大戰」,藉由打壓美元與美債價值,進一步重塑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霸權地位。

獨/替代方案無共識 安泰銀談合併凱基金控劃休止符

安泰銀行(2849)嫁入金控豪門命運多舛,據透露,安泰銀行與凱基金控(2883)雙方洽談合併,在安泰銀土、洋大股東對併購...

金控股東去年減13萬人 終結連四增

集保中心統計,14家金控股2024年底總股東人數降到657.7萬人,一年大減13.2萬人,終結連四年成長,存股族更迅速調...

善用利變險 迎樂退人生

隨著全民理財意識提升,國人對於退休金的需求持續攀升,近六成國人已將「退休金準備」列為財務重點目標,如何提早準備退休後的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