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90歲「氣象主播」李富城傳白血球飆2萬!醫分析可能3原因

NBA/76歲傳奇教頭!馬刺波總驚傳在餐廳暈倒送醫 現況曝

黃仁勳1舉動「震驚川普」 謝金河指對台灣這產業恐是惡耗

獨/保險局提案 保險業投資單一ETF上限將限縮至30%

金管會保險局提案,保險業投資單一ETF上限將大幅限縮至30%。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保險局提案,保險業投資單一ETF上限將大幅限縮至30%。本報資料照片

知情人士透露,保險局今日邀集多家保險業者開會,提出未來保險業者投資ETF的新上限規定,其中最引業者矚目之處在於,已非常成熟的被動式ETF市場,未來壽險公司投資單一ETF的比重不可超過30%,若業者尚未將比重降至該範圍內,未來再加碼的部位,最多只能以賣出部位為限。

對此,保險局官員強調,這場會議尚未就單一ETF上限做成最後決議,而是由產、壽險公會於4月8日之前提供建議給保險局,保險局再做最後決定。

據指出,30%的上限是壽險業者極力爭取後的結果,原本保險局將上限訂在10%,引發保險業及投信業嘩然,因此在這場閉門會議,大型壽險公司派出高層向保險局力陳將比率從現行的50%(ETF規模在30億以上)、70%(規模在30億以下)降至10%的衝擊,壽險業對於ETF將淪為「只能賣但不能買」,最後的結果是ETF市場的流動性受到衝擊,而且將有大量的賣壓、不利價格。

業界人士指出,絕大部分的壽險業持有的ETF部位,都和台幣計價的美國債券ETF有關,尤其是為了發揮自然避險的效果而買進;也有業者認為,保險局之所以作上述提案,主要是為了立委質疑壽險業海外投資太大,因此對被動式ETF限縮。

至於壽險業之後「有限額」的買進方式,舉例來說,倘若A檔ETF規模為100億元,30%就為30億元,若某壽險業者目前持有A檔ETF約50億元,這時比率為50%,已超過30%的限額,若該業者賣出A檔ETF 10億元,想再買只能以10億元為限,除非已把A檔ETF的持有水位降至30億元以下,才能自由決定買進的額度。

投信業者和保險業者都認為,其實不用大幅下修規定被動式ETF的上限,現有的保險法就已規定,保險業者投資ETF的比重,不能超過可運用資金的10%,況且若過分壓低保險業者的投資上限,也會衝擊台灣的ETF流動性,尤其台灣的整體ETF量能已經排名全亞洲第三,僅次於大陸和日本,而債券ETF更居冠,此外,若限制壽險業買進新台幣計價的美元ETF,等於限制壽險對匯率的自然避險。

除此之外,據指出,在主動式ETF的規定上,保險局也將要求未來壽險業者不能買非投資等級債的主動式ETF,但卻能投資非投資等級債的主動式基金,這也令業者一頭霧水。業界人士坦言,現在大部分的非投資等級債的主動式基金,都是外國投信業者發行,如今不准壽險業這類專業投資人買非投等債的ETF,卻准許去買非投等債的基金,等於錢進外國投信,讓本國投信流失商機。此外,一般的散戶投資者可投資非投等債ETF,但壽險機構法人卻不能投資,這也很奇怪。

ETF 壽險業

延伸閱讀

集保結算所成立「投信輔導部」 協助投信事業落實內控內稽制度

新 ETF 大戰開打 簡立忠:多資產 ETF 可到櫃買中心掛牌

美大學名校籌錢 搶著發債

玉山金收購保德信投信 外商+本地思維更接地氣

相關新聞

獨/華南金世代交替 民股副董林明成交棒長子林知延出任金控副董

華南金控展開世代交替。據了解,已擔任華南金副董事長快20年的民股大股東林明成,此次改選之後,將不再續任華南金董事,交棒給...

金管會宣布「同意新新併」 更名為台新新光金控

金管會今天宣布,同意台新金融控股公司(下稱台新金控)與新光金融控股公司(新光金控)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

國銀數位金融 全方位出擊 推展一站式與線上線下串聯服務

年輕世代崛起加上疫情推升線上投資消費需求,國銀數位存款帳戶持續攀高,至去年第4季底,全體銀行數位帳戶數已達2,446.3...

金融三業2025年前二月獲利衝高 盈餘1,898億元 同期次高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累計前二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1,898.4億元寫史上同期次高,年增2...

家族辦公室 資產專區亮點 金管會宣布試辦原則 將開放設外部資管公司

金管會昨(1)日宣布金融業申請進駐「高雄資產專區試辦業務原則」,業者將可在專區試辦五大業務,其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家族辦公室...

金價飆臺銀黃金存摺牌價站上3,500元 銀樓牌價衝13,650

金價持續飆高,臺銀黃金存摺牌價17日站上每公克3,500元歷史新高,銀樓黃金牌價每錢為13,650新天價。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