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黑煙直竄天!烏無人機大規模空襲俄空軍基地 震碎多棟建築窗戶

黃國昌旁聽激辯! 受訪停頓8秒坦言「蠻開心的」:熟悉的柯文哲回來了

600萬元政治獻金流去哪? 柯文哲否認私用:不能嘲笑陳明文

政院通過保險法草案 保單強制執行豁免範圍出爐

行政院13日通過金管會擬具「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正後將明定豁免強制執行之保險契約類型並提升國內消費者投保權益。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13日通過金管會擬具「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正後將明定豁免強制執行之保險契約類型並提升國內消費者投保權益。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13日通過金管會擬具「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正後將明定豁免強制執行之保險契約類型並提升國內消費者投保權益,金管會指出,未來修法公過後將明定若解約金未達3個月最低生活費1.2倍,不得作為扣押或強制執行的標的,確保國人維持一定的人壽保險保障。

金管會指出,為因應2022年12月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意旨,完備保險契約強制執行法制,因此提出修法,明定保險契約之強制執行原則,同時引進國外介入權制度,完備保險契約強制執行法制,以維護保戶權益,另亦得完善監理法制及提升消費者投保權益。本案送請立法院審議後,金管會將積極與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溝通協調,儘速完成修法程序。

此次修法重點包括,明定要保人為債務人之人壽保險契約,各有效契約之解約金債權金額未逾債務人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之3個月金額者,不得作為扣押或強制執行之標的。引入國外介入權制度,明定要保人為債務人之人壽保險契約之解約金債權經扣押、要保人受破產宣告或經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時,對被保險人有保險利益者、要保人具名指定之受益人、要保人或被保險人一定範圍內親屬,取得要保人及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並向執行機關或執行命令所指定之人支付保險契約之解約金額度者,得以書面通知保險人變更為新要保人。

此外,明定要保人為債務人之健康保險契約及傷害保險契約之解約金債權,不得作為扣押或強制執行之標的,並配合修正現行保險法有關健康保險準用第122條至第124條規定之範圍,以排除該險種準用第123條之1及第123條之2規定;完善及強化保險監理法制:明定保險業作業委託他人處理之法律授權依據。另針對保險業未建立或未執行前揭作業委託他人處理之內部作業制度或程序者,配合增訂罰則。

金管會說,為提升國內消費者投保權益,明定屬配合政府政策需要且經主管機關公告之保險,得透過保險經紀人向國外之保險業投保;另配合洗錢防制法第3條對重大犯罪定義之修正:刪除現行保險法法第168條之7有關洗錢防制法之重大犯罪適用洗錢防制法之規定。

金管會說明,本次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之預期效益,主要係確保國人於所投保保險契約受強制執行時,得維持生活經濟安定所必需之保險保障,並兼顧債權人權益,及減少執行機關與保險公司因辦理保險契約強制執行作業所衍生之社會成本,另亦得完善及強化保險監理法制、提升消費者投保權益。金管會將盡速並積極與立法院溝通協調,早日完成修法程序。

保險 債務 洗錢防制法 立法院 金管會

延伸閱讀

總預算財劃法覆議遭封殺 政院:持續研議合法合憲救濟

美烏提停火30天草案 消息指普亭2考量難接受「短期停火是陷阱」

美烏談定停火草案 俄羅斯下一步如何?克宮發言人態度曝光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三個堅持 劃下紅線

相關新聞

陸資差點滲透台灣信用卡系統 郭智輝:已開罰217萬元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於18日在立法院質詢時指出,一間自稱為新加坡公司的企業,實際上背後由中國資金控制,該公司藉由進入台灣設立...

千億美元投資對匯市會不會有衝擊?楊金龍:找台積電討論過

台積電(2330)日前宣布加碼對美投資千億美元,是否可能大舉匯出資金、影響新台幣匯率穩定;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13日首度透...

春季出國旅行推薦!旅遊保險怎麼選?專家提醒一次看

隨著春天腳步到來,世界各地的美景也陸續迎來最迷人的季節。無論是粉櫻盛放的日本、瀰漫花香的土耳其,還是充滿節慶氛圍的泰國潑水節,每個角落都散發春季限定的魅力。

新聞分析/少干預、少酬庸 競爭力才能提升

公股銀行沒有好「薪」情是金融業公開的祕密,尤其愈到高階,人才流失更嚴峻。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有沒有好的經營領導階層,對於銀...

國營銀行待遇差 難留人

國營銀行待遇不如已民營化的泛公股銀行,導致國營銀行人才外流嚴重,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李彥秀、陳玉珍等提案修正「國營事業管理...

中華郵政系統驚傳大當機 民眾已扣款竟沒領到錢

中華郵政13日上午驚傳系統故障,不少民眾在郵局臨櫃辦理業務和ATM領錢無法作業,甚至有民眾到ATM領錢扣款後卻未吐鈔,令...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