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涉偽造文書!金髮YUKI假義消亂入幫溺水男童CPR 檢方要查了

全台首座GR Garage林口正式開幕!豐田章男驚喜現身台灣

火燒肛門、膠帶纏肚強餵毒 員工討薪水竟慘遭老闆虐死

美國降息資金回流 壽險業界看好新契約保費連2紅

美國進入降息循環,保險對市場資金吸引力自谷底翻揚,繼2024年整體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黑翻紅、一舉寫下雙位數年增率後,壽險業界看好利變型及分紅保單熱度延續至今年,全年新契約保費有望連2紅。

受惠美國啟動降息及資本市場多頭,傳統型壽險、投資型壽險及投資型年金險2024年買氣明顯轉佳,帶動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一掃2023年陷入17年低點陰霾,據壽險公會統計,2024年全年整體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達新台幣8418.14億元,年增25.4%。

先前美國急速升息導致市場資金瘋狂流向債市,保險在銀行通路難賣、進入銷售急凍期,直到2024年起銀保通路業績方展現復甦跡象。隨市場預期美國利率將逐步向下,壽險業界普遍看好利變型保單買氣加溫可望延續至今年,甚至有大型壽險公司樂觀預期將有雙位數成長。

一家大型壽險高層說,美國利率往下走,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對客戶吸引力就會上升,2024年起市場上主要壽險公司皆已開始調升宣告利率搶保費,雖然美國聯準會(Fed)今年可能步入緩降息,但整體降息基調不變,預期利變型保單戰場將延續至今年。

根據保發中心調查,壽險業高階主管預測今年市場主力保單為利變型壽險、投資型保單、健康險及傳統型壽險,且有近9成壽險業高階主管均預期今年利變型壽險業績相比2024年將呈正成長,其中有39%預期利變型壽險新契約保費年增率可望達5%為最大宗。

另一家壽險主管認為,富邦人壽重新開賣分紅保單後,在業務大軍加持下,持續做大分紅保單市場,2025年估將持續展現成長動能,另目前業界維持保誠人壽、富邦人壽及法巴人壽3家耕耘分紅保單,其餘本土大型壽險公司2025年動向、是否跟進值得觀察。

展望今年投資型保單市況,該家壽險主管提到,就目前各個預測機構看,2025年國際主要經濟體都將持續展現成長動能、陷入衰退風險相對低,對投資型保單買氣審慎樂觀,惟2025年投資市場最大變數在於美國新任總統川普決策動向,資本市場波動性必定比2024年高,可能左右投資型保單買氣。

雖然壽險業界高層普遍看好今年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可望連2紅,但業者亦直言,2024年有一大主因為比較基期低,讓新契約保費年增率一舉衝高至逾2成,今年成長動能可能不如2024年,估年增率將落在5%上下,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要重返兆元有相當難度。

金管會拍定國內保險業於2026年接軌IFRS 17及TW-ICS,因應新制,壽險業商品結構轉型勢在必行,近年已逐漸轉向高CSM(合約服務邊際)、保障型商品靠攏,過往年年吸金破兆元榮景已走入歷史。根據壽險公會統計,自2021年後,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已連3年低於兆元。

保單 壽險業

延伸閱讀

哥倫比亞阻驅逐移民航班 川普立即報復徵25%關稅

繼墨西哥後 哥倫比亞拒絕驅逐移民美國軍機降落

川普下馬威挑起新經濟戰 有意以金融影響力重塑國際秩序

高盛:美企未來幾年恐須規避2,500億美元的關稅

相關新聞

台企銀董座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請辭 三接替人選呼聲高

據了解,為了能在立法院開議之前把董座請假風波告一段落,避免造成執政團隊的困擾,台企銀董事長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口頭請辭,台...

大S病逝日本!專家提醒旅平險別買錯 「法定傳染病」僅4家有賠

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由於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有保險業者提醒在海外遇到疾病或意外,「有沒有買對保險」很重要。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透露,台灣目前旅平險有提供包含法定傳染病選擇的,僅有美商安達、台灣產物保險,旺旺友聯、南山人壽這4個選擇。

大S赴日旅遊因病過世 專家說海外遇此事「有沒有買對保險」超重要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過世,享年48歲,震驚國內。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台灣保...

勞工3月大分紅!新制勞退基金2024年大賺6,989億 平均每人分紅5.5萬元

勞工2025年3月分紅可期。因受惠於AI浪潮,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

異業聯防 警示帳戶抓一串粽

台灣詐騙太猖獗,除了金融業集體組成聯盟打群架之外,專家更疾呼跨產業聯盟的重要性。金融總會、銀行公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兆豐金...

台企銀總經理李國忠任代理董事長 今起生效

臺企銀(2834)今天公告召開臨時常務董事會推選常務董事暨總經理李國忠代理董事長,今天起生效,由於台企銀原任董事長劉佩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