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媽對不起」 高雄女碩士造謠陳菊過世貼文向她致歉

關稅戰拉高日系車價 美國車能靠「愛國心」搏翻身?

特斯拉利潤暴跌71%!馬斯克:5月起少碰川普政府事務

中信永續金融 排名前25%

中信銀行發揮金融業對產業的永續影響力,二度名列金管會公布之永續金融評鑑銀行業前段班。 聯合報系資料庫
中信銀行發揮金融業對產業的永續影響力,二度名列金管會公布之永續金融評鑑銀行業前段班。 聯合報系資料庫

中國信託銀行積極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SDGs」),並因應氣候變遷及ESG相關風險,持續發揮金融業對產業的永續影響力,更配合金管會綠色及轉型金融政策下,中信銀於淨零轉型、永續發展等面向表現卓越,獲金管會公布之第二屆永續金融評鑑排名前25%肯定。

第二屆永續金融評鑑由金融研訓院、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及保險事業發展中心配合金管會綠色及轉型金融相關政策規劃,以持續帶動金融機構在淨零轉型及永續發展的動能。

本屆共有34家銀行、23家證券商、五家投信業、八家壽險業、八家產險業及一家再保險業等79家金融機構接受評鑑,由金管會、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周邊單位及專家學者組成「永續金融評鑑委員會」,針對2023年揭露之年報、公司網站或永續報告書等公開資訊,進行永續發展綜合指標、環境支柱、社會支柱及公司治理支柱四大構面評鑑,中信銀行因氣候風險策略、人權與人力發展、內部控制強化等項目表現優異脫穎而出。

響應2050淨零排放,中信銀行依循中信金控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配合「責任營運」、「永續成長」、「共榮社會」三大永續策略主軸,引領國際永續倡議、協助客戶低碳轉型、深耕普惠金融及五大公益,推進「自然資源保護」、「治理機制強化」、「資訊透明提升」等構面,朝淨零轉型及永續發展邁進。

因應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中信銀行結合金融本業及永續目標發展接軌國際標準的全球轉型融資框架,其中針對氣候解決方案,對照包含貸款市場協會(LMA)等國際貸款協會公告之《綠色授信原則》,訂定中信銀行「全球綠色貸款準則」,海內外分支機構將依循此準則,以科學評估指標提供企業客戶永續轉型所需之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銀行自2017年成立專責團隊,與離岸風電開發商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沃旭能源(Ørsted)等國際大廠合作,是臺灣唯一擔任六個離岸風電案場開發商財務顧問之金融機構,且於2024年統籌主辦完成大彰化西北離岸風場專案融資聯貸案,持續協助政府推動能源轉型。

截至去年底,離岸風電累計專案融資聯貸主辦金額逾新臺幣4,700億元。

2023年起,中信銀行與工業技術研究院策略結盟「355減碳計畫」,解決企業轉型資金與技術缺乏的問題,提供企業客戶淨零診斷輔導等服務,並持續與企業客戶議合,去年議合戶數已達263家,亦獲得享有金融界奧斯卡美譽的「台灣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肯定,足見中信銀行於綠色融資業務豐碩實績與領導地位。

中信銀行 金管會 離岸風電

延伸閱讀

政院推南北雙矽谷 桃園副市長蘇俊賓:應先解決4大隱憂

「新新併」受關注 財委會決議金管會須提金金分離報告才解凍監理預算

劍指台新?立委要金管會提金金分離報告 否則凍結預算

竹縣文化局圖書館將轉型 成立兒童青少年主題圖書館

相關新聞

考量川普關稅仍在未定之天 金管會限空令繼續再延一周

美國總統川普4月公布對等關稅計畫,攪得全球股市天翻地覆,雖然台股最近兩周逐步走穩,但考量美國關稅政策、以及與各國談判結果...

獨/華南金世代交替 民股副董林明成交棒長子林知延出任金控副董

華南金控展開世代交替。據了解,已擔任華南金副董事長快20年的民股大股東林明成,此次改選之後,將不再續任華南金董事,交棒給...

金管會宣布「同意新新併」 更名為台新新光金控

金管會今天宣布,同意台新金融控股公司(下稱台新金控)與新光金融控股公司(新光金控)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

台企銀董座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請辭 三接替人選呼聲高

據了解,為了能在立法院開議之前把董座請假風波告一段落,避免造成執政團隊的困擾,台企銀董事長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口頭請辭,台...

大S病逝日本!專家提醒旅平險別買錯 「法定傳染病」僅4家有賠

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由於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有保險業者提醒在海外遇到疾病或意外,「有沒有買對保險」很重要。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透露,台灣目前旅平險有提供包含法定傳染病選擇的,僅有美商安達、台灣產物保險,旺旺友聯、南山人壽這4個選擇。

大S赴日旅遊因病過世 專家說海外遇此事「有沒有買對保險」超重要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過世,享年48歲,震驚國內。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台灣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