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三業獲利突破兆元 去年前11月年增44%…創新高

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前11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達1兆221.4億元,年增44.1%。 聯合報系資料照
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前11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達1兆221.4億元,年增44.1%。 聯合報系資料照

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前11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達1兆221.4億元,年增44.1%,已飛越2021年全年9,363億元獲利高峰,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去年前11月獲利可一口氣衝破兆元大關,壽險業扮最大功臣。受惠去年11月台幣貶值帶動避險成本下降,海外投資收益也續走揚,使去年11月壽險業稅前盈餘大賺200億元,是近四個月新高,月增六成。

法人說,去年12月台幣續貶、台股也反彈,股匯市順風料將穩住壽險業獲利熱度,券商期貨投信業投資收益也續回升,均可抵銷銀行業年底增提呆帳費用高峰而壓縮獲利,估2024年全年金融三業獲利有望站穩兆元巔峰。

近年金融業獲利概況
近年金融業獲利概況

金管會公布金融業2024年11月和前11月獲利。去年11月金融三業單月稅前盈餘717.1億元,月增10.3%,以壽險業獲利月增61%最亮眼,主因是避險成本下降帶動投資收益增加。

證券期貨投信業獲利月增2.5%,反映去年11月台股回跌壓抑券商獲利,銀行業月減3%最差,已連四個月走低,反映銀行年底提存增加,股債評價下滑也影響投資收益。

去年前11月仍以銀行業5,311.8億元最賺,貢獻逾半數獲利,續寫史上同期新高,年增8.5%,證券期貨投信業賺1,396.7億元、年增55%,保險業賺3,513億元,年增擴大到1.72倍。

銀行業去年前11月稅前盈餘5,311.8億元,已超過2023年全年5,057億元,只要年底不再大舉增提呆帳,2024年全年有望寫銀行史上獲利次高,也是史上第三次賺破5,000億元,其中又以站獲利巔峰的本國銀行4,949.5億元,貢獻逾九成獲利最亮眼。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國銀獲利攀峰,以手續費淨收益成長最顯著,主因是金融市場活絡挹注財管手續費,信用卡及放款業務手續費收入也同步成長。銀行獲利巔峰是2021年的5,974億元,2024年可望寫次高。

券商期貨投信業受台股價量齊揚,去年前11月稅前盈餘1,396.7億元,年增55%,以券商年增58%最強,主因是台股價量齊揚,券商自營操作年增逾2倍最賺。

保險業去年前11月賺3,513億元,年增1.7倍,其中壽險業賺3,263億元、產險業250億元,壽險業受惠淨投資利益增加,產險業則因業務承保利益增加所致。

合計2024年金融三業去年前11月賺1兆221.4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較去年同期7,090.8億元,年增44.1%。

壽險業

延伸閱讀

台股2024預測王出爐! 最準雙外資「3+3優勢」解析2025明燈

金融業獲利再寫歷史新高 前11月賺破兆元「壽險扮要角」

永豐期貨、台師大攜手十年 共創人才永續

台股封關 Q1挑戰新高…法人樂觀指數再寫新猷

相關新聞

日本央行不升息使日圓走弱加上台幣走強 日圓新低價再現

日本銀行昨日會議決策利率不動,日圓匯率也應聲走弱來到145兌1美元價位,適逢台幣匯率升值,因此更使得台幣兌日圓匯率再現「...

獨/台幣升值壓力大 央行授意匯銀對廠商單日拋匯限額「腰斬」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台幣升值壓力太大,在央行授意下,匯銀對廠商的單日拋匯限額先前已從2500萬美元砍至2000萬美元,現在...

新台幣升勢再起 哈日族喜迎近一年最甜換匯價

新台幣再展強勁升勢,挑戰29.5元關卡,也讓哈日族再次迎來超甜換匯價格。根據台銀最新牌告匯率,今天日圓現鈔賣出價最低觸及...

新台幣盤中勁揚近3角 對等關稅談判沒進度升值壓力大

新台幣對美元匯率12日以29.900兌一美元小升2分開盤,隨即一路向上挺進,上午盤最高升抵29.625兌一美元,勁揚2....

川普再施壓喊Fed應降息 台灣央行下周決策會議登場

台灣中央銀行將於下周四(6月19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市場關注在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呼籲聯準會(Fed)大幅降息的背景下,...

解除限空令 彭金隆比喻:手伸久會酸 保持下次出手力道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對金管會解除限空令指出,未來很難預料,金管會仍戒慎恐懼,先前採取限空令,是因為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