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口氣開除17人!川普午夜「大規模屠殺」 多部門主管嚇收通知

誰能被錢砸醒?年終排行榜金融業13連霸 這產業最慘平均0.69個月

明起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又轉濕冷 「最凍時間點」下探7度

週年慶、購物節助攻 5大發卡行11月刷逾2740億

信用卡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信用卡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受惠台北國際旅展、雙11購物節、百貨週年慶、世界12強棒球賽民眾赴日等消費助攻,前5大發卡行11月合計刷出新台幣2740.86億元成績。簽帳冠軍仍由中信銀以676.32億元拿下,玉山銀11月發出10.2萬張、連續4個月穩坐發卡王。

根據各家銀行公布信用卡11月數據,簽帳金額冠軍仍為中信銀676.32億元,國泰世華銀以641.66億元排名第2,其餘依序為北富銀530.61億元、玉山銀464.18億元和台新銀的428.09億元,合計5家銀行11月簽帳金額2740.86億元。

發卡部分,11月玉山銀發出10.2萬張穩居第1,中信銀發7.45萬張、排名第2,依序為台新銀5.63萬張、國泰世華銀的5.1萬張和北富銀4.68萬張。

中信銀指出,11月信用卡簽帳金額為676.32億元,前11個月合計為7332億元、創下歷年新高紀錄,較去年同期成長8%,主要為民眾出國旅遊及外出用餐購物需求增加,帶動海外消費、旅遊、餐飲、超商、超市等消費金額成長。

國泰世華銀指出,11月雙11網購及百貨週年慶民眾購買力強,加上世界棒球12強帶動一波日本旅遊消費增加,11月信用卡刷卡金額達64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2億元,年成長12%,全年累計前11月總簽帳金額逾6900億元。發卡主力仍是CUBE信用卡、占比逾7成。

北富銀11月刷卡額達530.61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當,相比今年10月成長13億元,主要貢獻為雙11網購消費,電商網購及量販超市消費占11月刷卡額近35%,若以卡別來看,則以好市多卡在卡量帶動下占整體刷卡額最大宗。

北富銀表示,隨今年即將進入尾聲,民眾已著手規劃跨年、明年春節及228連假出遊,北富銀將鎖定持卡人全旅程需求,提供金融服務及消費優惠,涵蓋行前規劃購買行程、機票及訂房等。

玉山銀說明,11月單月簽帳金額為464.18億元、年度簽帳金額為564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創下11月單月及年度累積新高,主要簽帳動能來自11月ITF台北國際旅展帶動旅行社、航空及線上旅遊業者平台簽帳金額成長,以及雙11購物節和百貨週年慶檔期等。

玉山銀表示,11月發卡動能主要來自玉山Unicard、熊本熊卡、U Bear卡等,而在雙12購物節與過年春節檔期,將推出一系列玉山卡活動持續強化信用卡業務。

台新銀11月刷卡額428.09億元,改寫歷年同期新高,年增5%,主要動能來自海外、旅遊及餐飲消費成長。但若相比10月,因入帳天數少2天,單月刷卡額月減近9%。

台新銀表示,11月因雙11網購節,以@GoGo卡對刷卡額貢獻最高,主要來自網購及行動支付消費,12月亦有雙12購物節,預期年底刷卡額將持續看漲。

消費 玉山銀

延伸閱讀

網購收到包裹1動作可自保 過來人點頭:防賴皮賣家

亞馬遜推網購汽車 48城市開賣 先售10款現代汽車

網購衣服表演後全退貨!電商發文釀網暴 大學生急道歉:年齡還小

掛盧秀燕電話? 台中購物節12強冠軍簽名球得主現身親曝

相關新聞

整理包/換新鈔囉!時間、規定一次看 手機一掃速查最近提領據點

紅包準備好了嗎?春節前換新鈔的時候到了!中央銀行9日宣布,今年新鈔兌換時間為1月20日至24日,共有8家金融機構、計有456間分行與郵局可兌換,《聯合新聞網》整理2025年新鈔兌換地點、流程、種類等各

獨/力推新新併...新壽員工安置方案曝光 年資滿31年者拿51個月優退金

新光人壽員工安置方案的版本內容曝光。根據新光人壽董事會已通過的內部安置方案文件,為了能夠讓員工願意留下來打拚,這次不但給...

四大原因 國銀去年11月停卡逾57萬張 月增9萬張

金管會對國銀信用卡業務的最新統計今天出爐,除了去年全年的信用卡簽帳金額,金管會預期可破4.6兆之外,更引人矚目之處在於,...

彭金隆:資本市場有三變數 川普、Fed 利率、地緣政治影響大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22)日坦言,2025年影響資本市場有三大變數,一、美國總統川普新經濟政策將衝擊國際市場,二、美國聯...

ATM 已可領到新鈔!新鈔兌換最大行臺銀備戰

中央銀行指示新鈔兌換日程於1月20日至1月24日五個營業日,臺銀董事長凌忠嫄16日上午表示,現在到臺銀ATM提領就已經是...

避險需求與各國央行買盤 外銀估黃金衝上2900美元

進入2025年,黃金受到各國央行的持續買入,加上對全球經濟情勢惡化的避險需求等因素下,外銀持續看漲黃金,渣打銀與瑞銀長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