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壽險2025健康險全面納入外溢 國壽喊砸億元達目標

國泰人壽12日發表全新健康主張,預計每年投入億元於健康行動,2025年健康險全面納入外溢機制。國泰人壽/提供
國泰人壽12日發表全新健康主張,預計每年投入億元於健康行動,2025年健康險全面納入外溢機制。國泰人壽/提供

全面接軌IRFS 17,首家壽險業喊出2025年健康險全面納入外溢機制,國壽喊出要每年砸億元以上銀彈達到目標。國內壽險龍頭國泰人壽12日由總經理劉上旗宣示,以每年砸億元以上資金,結合點數經濟元素與廣納公衛醫療人才成立全新組織健康實驗室,配合健康險全面在2025年納入外溢機制,屆時外溢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將見到140億元到150億元水準。

2026年壽險公司將採用新的財務會計準則(IFRS17),同時實施新一代資本制度,又稱清償能力制度(TW-ICS),這套全新且嚴格的「體檢標準表」,讓壽險業朝向銷售獲利比較好的「保障型」商品為主,如傷害健康險等。

市場人士分析,國壽2025年宣示建康險全面納入外溢保單機制,搭配App提供客戶登錄健康資料,可以達到三贏:更順利接軌IFRS17、保戶更健康降低理賠成本、取得大數據資料更能堆建人工智慧所需資料庫。

國壽指出,目前每年健康險新契約保費收入約100多億元,裡面八成屬於外溢保單,2019年首賣,2023年5月後開賣的健康險都有外溢機制,對於之前推出還在賣沒有外溢機制的健康險,2025年第2季全面改款,屆時改款後客戶再投保的健康險都會有外溢機制,符合健康險全外溢的目標。

國壽統計,近6年外溢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411億元,是業界之冠,目前共推出32張外溢保單,FitBack機制總用戶數2024年超過122萬人。

劉上旗今宣示,國壽2025年起,以四大面向展開健康新主張:健康險全面外溢化、點數激勵計畫、打造心理健康服務保單與成立健康實驗室,並擴大培育業務同仁取得健康家認證,深化健康生態圈好吃、好睡、好動、好心情、好檢測、好照顧。

劉上旗指出,明年起新銷售的健康險保單全面納入外溢機制,首波會先選擇熱銷的四項商品,因為投資型也有外溢保單,未來會逐步擴大外溢保單範圍。

首先,新保戶下載App後,除了原有的保費折抵,也可以透過點數激勵計畫,加碼回饋集團小數點,每周參與FitBack任務並達標,例如走路符合目標步數,一年最高可以獲得2,600點小樹點,一點等於新台幣1元,達到高頻且即時回饋,

其次,明年三八婦女節之時,將會推出心理服務的保單,內部規劃,先從婦女險開始,後續希望推展到所有性別都能享有。

第三,國壽整合內部保險、醫療、公衛、數據、數位人才成立健康實驗室的新組織,對外延攬健康顧問,與醫生、營養師以及心理諮商師深度合作,並持拓展健康家認證課程,2022年以來,已經培訓1,023位業務人員成為健康家,預計未來每年加速培訓千人加入認證,萬人業務大軍可以成為健康專家。

保單 國壽 壽險業

延伸閱讀

台幣波動大 央行約談壽險

533億 國壽投資風電大進擊…取得沃旭能源彰化風場50%股權

14家金控11月自結獲利月減3.9% 投顧法人看好「這5檔」

保發中心:2025年壽險初年度保費預估年增5~10% 三大原因曝

相關新聞

考量川普關稅仍在未定之天 金管會限空令繼續再延一周

美國總統川普4月公布對等關稅計畫,攪得全球股市天翻地覆,雖然台股最近兩周逐步走穩,但考量美國關稅政策、以及與各國談判結果...

獨/華南金世代交替 民股副董林明成交棒長子林知延出任金控副董

華南金控展開世代交替。據了解,已擔任華南金副董事長快20年的民股大股東林明成,此次改選之後,將不再續任華南金董事,交棒給...

金管會宣布「同意新新併」 更名為台新新光金控

金管會今天宣布,同意台新金融控股公司(下稱台新金控)與新光金融控股公司(新光金控)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

台企銀董座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請辭 三接替人選呼聲高

據了解,為了能在立法院開議之前把董座請假風波告一段落,避免造成執政團隊的困擾,台企銀董事長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口頭請辭,台...

大S病逝日本!專家提醒旅平險別買錯 「法定傳染病」僅4家有賠

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由於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有保險業者提醒在海外遇到疾病或意外,「有沒有買對保險」很重要。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透露,台灣目前旅平險有提供包含法定傳染病選擇的,僅有美商安達、台灣產物保險,旺旺友聯、南山人壽這4個選擇。

大S赴日旅遊因病過世 專家說海外遇此事「有沒有買對保險」超重要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過世,享年48歲,震驚國內。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台灣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