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TikTok提前關閉下架!致歉稱將與川普合作 用戶哀嚎「還我90分鐘」

鐵質攝取恐被影響!吃含鐵食物別配茶或咖啡:有1成分需留意

MLB/佐佐木朗希傷透藍鳥的心 官網:和大谷相似之處太殘酷了

金融申訴評議前3季達1萬件 高齡者比重降至1成以下

金融評議中心董事長杜怡靜表示,今年前3季受理申訴達萬件,處理速度已回復至疫情前水準,8成案件3個月內可處理完成。記者陳儷方/攝影
金融評議中心董事長杜怡靜表示,今年前3季受理申訴達萬件,處理速度已回復至疫情前水準,8成案件3個月內可處理完成。記者陳儷方/攝影

金融評議中心統計今年前三季已受理1萬件申訴件,評議案件有3千餘件,與去年同期相比,約有36%增長。觀察近3年金融評議中心受理的評議案件,民國40年代出生的評議申請人比率下降,自2019年的18%降至2023年不到10%。

評議委員會主委羅俊瑋表示,評議案件中高齡申請人比率下降,與金融機構願意花更多心思在高齡消費者身上有關,以及金管會規定銷售投資型保單給高齡者時須錄音錄影,年齡從70歲以上下修至65歲以下。

整體爭議案件女性占比略高於男性,但兩性在金融服務的需求與偏好上,近年並沒有出現太大變化,金融評議中心認為,主管機關近年在普惠金融、強化高齡消費者保護等政策推動上已見成效。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就爭議處理設計二階段處理模式,當金融消費爭議發生時,民眾要先向金融服務業申訴,如不接受處理結果,或業者受理申訴後30日都不處理,才向評議中心申請評議。

金融爭議類型方面,金融評議中心董事長杜怡靜表示,初步分析今年截至第3季受理的案件資料,評議案件仍以保險類爭議居多,並以保險金理賠相關爭議為大宗,推測與國人投保率較高有關,另外,投資型保單的金融消費爭議也比較常見。

至於申請金融評議的消費者滿意度,杜怡靜表示,滿意度平均有9成;即使是評議結果是無理由的案件,處理過程也能讓消費者感到滿意,滿意度也有8成。

杜怡靜表示,金融評議中心並非純官方的組織,較具有靈活性,由於金融活動相當國際化,尤其是金融詐騙類的案件也非常相似,因此在案件處理上可多與國際交流,借鏡國外經驗,甚至簽署合作備忘錄,例如新加坡的評議制度與台灣相近;日本的金融教育由法定專責機構負責,這與台灣制度有很大的不同,但值得台灣學習。

今年評議中心也拜訪了紐約州檢察長辦公室與紐約州金融服務署,台美雙方代表討論了金融詐騙造成的社會衝擊,與虛擬貨幣、先買後付(BNPL)、P2P lending等新類型融商品對消費者帶來的風險。

評議中心表示,在處理完防疫保單的問題後,金融評議爭議案件3個月內結案比率已回復至8成以上,而英國FOS案件平均處理等候4.8個月、日本FINMAC調解案件平均處理時間4個月。

保險金 消費 金管會 防疫保單

延伸閱讀

基隆免費電動機車改需汰舊換新 明年1月申請每月限千輛

中高齡就業專法上路4周年 放寬退休再就業準備適用對象

海洋科大樂齡硬舉大賽 新北萬里長者成功挑戰80公斤

藍州褪色?紐約州民主黨註冊選民大減 無黨派增12%

相關新聞

整理包/換新鈔囉!時間、規定一次看 手機一掃速查最近提領據點

紅包準備好了嗎?春節前換新鈔的時候到了!中央銀行9日宣布,今年新鈔兌換時間為1月20日至24日,共有8家金融機構、計有456間分行與郵局可兌換,《聯合新聞網》整理2025年新鈔兌換地點、流程、種類等各

獨/力推新新併...新壽員工安置方案曝光 年資滿31年者拿51個月優退金

新光人壽員工安置方案的版本內容曝光。根據新光人壽董事會已通過的內部安置方案文件,為了能夠讓員工願意留下來打拚,這次不但給...

四大原因 國銀去年11月停卡逾57萬張 月增9萬張

金管會對國銀信用卡業務的最新統計今天出爐,除了去年全年的信用卡簽帳金額,金管會預期可破4.6兆之外,更引人矚目之處在於,...

ATM 已可領到新鈔!新鈔兌換最大行臺銀備戰

中央銀行指示新鈔兌換日程於1月20日至1月24日五個營業日,臺銀董事長凌忠嫄16日上午表示,現在到臺銀ATM提領就已經是...

避險需求與各國央行買盤 外銀估黃金衝上2900美元

進入2025年,黃金受到各國央行的持續買入,加上對全球經濟情勢惡化的避險需求等因素下,外銀持續看漲黃金,渣打銀與瑞銀長線...

新新併闖關 公平會亮綠燈 認為不會對市場競爭造成顯著影響

「新新併」再過一關,公平會昨(8)日宣布,針對台新金控公司與新光金控公司結合案,歷經四個月審查後,認為不會對市場競爭造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