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9日理監事會 房市管制是否再出招受矚

央行19日舉行第4季理監事會,是否會再祭出第8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更受矚目。路透
央行19日舉行第4季理監事會,是否會再祭出第8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更受矚目。路透

央行19日舉行第4季理監事會,相較利率決策,是否會再祭出第8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更受矚目。專家認為,央行貨幣政策目前「宜靜不宜動」,重點會放在選擇性信用管制是否調整,但也有學者指出,房市正在降溫,應拉長觀察時間,讓市場機制先行調節。

今年上半年房市急速升溫,一度導致市場爆出「房貸荒」,央行大動作出招,先是8月邀34家國銀「喝咖啡」,要求提出為期1年的不動產貸款自主改善方案,9月理監事會更祭出史上最嚴的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從數據看來,10月、11月成交量已見下滑。

先前央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報告時,被立委問及是否還會有第8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他表示,政策需要發酵一段時間,慢慢觀察效果,目前房市的預期心理已經停住,但要談第8波「言之過早」。

如今理監事會召開在即,各界緊盯央行是否會新的管制措施,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表示,以國內外經濟情勢看來,台灣央行很難再升息,因此政策重點是選擇性信用管制,雖然10月、11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下滑,房仲、代銷多認為打房已見效,但以雙北房價鬆動而言,「不能說目的已達成」。

林啟超也說,央行關注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還有銀行法第72條之2水位調整,因此房市管制不可能馬上落幕。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總監暨研究員劉佩真則表示,今年下半年,房市量能萎縮非常明顯,不少房仲業者近期的成交量幾乎較6月腰斬,房市降溫很明確,雖然價格沒有明顯鬆動,民眾對價格上漲的預期已減少。

劉佩真說,央行主要關注是房價變化、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等指標,不過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9月下旬推出,至今才一季的時間,成果尚未完全顯現,央行若能拉長觀察時間,會是比較好的作法。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房市陷入盤整,主因是銀行法第72條之2對不動產放貸水位的限制,並非選擇性信用管制的政策效果;由於銀行放貸趨緊,許多想買房的人,有意願、沒能力,導致市場需求下降,房市降溫。

吳大任分析,台灣房價高漲的根本問題,在於地震頻傳,民眾花了大把積蓄買房,都想買到更安全的房子,但建築法規修正後、具備較好抗震能力的新古屋、新成屋,供給遠遠不足,供需失衡才是推升房價長期走高的關鍵。

吳大任認為,可以理解近年房價迅速衝高,央行壓力很大,但房市不能單靠央行從後端處理,內政部等相關部會也必須要有更積極作為,強化都市更新、危老重建,增加安全房屋的供給,才能真正從結構面解決問題。

央行 房價 房市

延伸閱讀

環境部預告碳足跡管理相關草案 企業漂綠被抓可罰百萬

雇主新建托兒設施補助增至500萬 明年受理申請

獨/台電工人修樹觸電雙手灼傷 原因曝恐遭勞檢處開罰

東岸商場爭議基隆市府再勝!大日NET提優先訂約訴願...結果出爐

相關新聞

整理包/換新鈔囉!時間、規定一次看 手機一掃速查最近提領據點

紅包準備好了嗎?春節前換新鈔的時候到了!中央銀行9日宣布,今年新鈔兌換時間為1月20日至24日,共有8家金融機構、計有456間分行與郵局可兌換,《聯合新聞網》整理2025年新鈔兌換地點、流程、種類等各

獨/力推新新併...新壽員工安置方案曝光 年資滿31年者拿51個月優退金

新光人壽員工安置方案的版本內容曝光。根據新光人壽董事會已通過的內部安置方案文件,為了能夠讓員工願意留下來打拚,這次不但給...

四大原因 國銀去年11月停卡逾57萬張 月增9萬張

金管會對國銀信用卡業務的最新統計今天出爐,除了去年全年的信用卡簽帳金額,金管會預期可破4.6兆之外,更引人矚目之處在於,...

ATM 已可領到新鈔!新鈔兌換最大行臺銀備戰

中央銀行指示新鈔兌換日程於1月20日至1月24日五個營業日,臺銀董事長凌忠嫄16日上午表示,現在到臺銀ATM提領就已經是...

避險需求與各國央行買盤 外銀估黃金衝上2900美元

進入2025年,黃金受到各國央行的持續買入,加上對全球經濟情勢惡化的避險需求等因素下,外銀持續看漲黃金,渣打銀與瑞銀長線...

新新併闖關 公平會亮綠燈 認為不會對市場競爭造成顯著影響

「新新併」再過一關,公平會昨(8)日宣布,針對台新金控公司與新光金控公司結合案,歷經四個月審查後,認為不會對市場競爭造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