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落腳高雄 16家金融業者簽合作備忘錄

落腳高雄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今啟動,16家金融業者簽署合作備忘錄,有意進駐在亞灣的資產管理專區。記者郭韋綺/攝影
落腳高雄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今啟動,16家金融業者簽署合作備忘錄,有意進駐在亞灣的資產管理專區。記者郭韋綺/攝影

落腳高雄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今啟動,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市長陳其邁與國內16家金融業者簽署合作備忘錄,金融業者進駐亞灣資產管理專區,享有租金優惠,推動金融聚落成形,並配合金管會法規鬆綁下,發展境外金融商品,吸聚資金和人才。

金管會預估,2030年,我國財富管理規模可翻倍至60兆元,高雄金融專區為全台第一個試驗點,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天率領國內近50家大型商業銀行、保險、券商及投信投顧業者到高雄踩點,鼓勵金融業者進駐亞灣資產管理專區設立據點,形成金融聚落。

彭金隆表示,台灣是穩定具世界競爭力的經濟體,金融體系資金充沛,加上台灣擁有相當規模的高資產客群,資產管理市場有潛力,金管會2020年批准第一批銀行辦理高資產客戶財富管理業務,短短幾年,客戶數已突破1萬1000人,資產管理規模達1.32兆億元,相較去年成長68%。

彭金隆說,國際金融市場發展,對財富管理需求增加,為強化台灣金融市場競爭力,有必要大力發展資產財富管理產業,金融強、經濟才會強,未來將從客戶、金流、商品、機構及誘因等5大要素制定計畫,以及16項推動策略,這次打造高雄成為資產管理專區,便是其中一項極為關鍵的策略方案。

彭金隆強調,這次高雄市府在亞灣智慧科技創新園區,提供辦公室租金優惠、新進員工薪資補貼及一站式行政服務等,再加上自由貿易港區、國際港的條件,以及中山大學金融研究學院培訓人才等優勢,讓高雄市成為現階段成為最適合發展地方資產管理的城市。

金管會說明,金融聚落成形後,將融合境內分行、私人銀行、境外國際分行、境外保險子公司、境外證券子公司與境外分子行串聯,透過鬆綁各項業務與提供政策誘因吸引海外資金和人才回流,達到流財引資。

陳其邁表示,台灣國內銀行、壽險公司等資產管理規模早已達百兆元以上,現在正是台灣發展境外金融商品的最佳時機,高雄擁有海空雙港、交通便利,同時也成為製造業重心,近期半導體先進製程、電動車、AI智慧科技及高階軟體服務,都陸續投資高雄。

陳其邁強調,高雄有發展金融專區的所有要件,包含中央法規鬆綁、地方政府資源、金融人才培育、一級辦公場域,未來金融業進駐亞灣金融專區,可享有「006688」資金補貼,第1、2年免租金,第3、4年打6折,第5、6年8折,也成立英文課至畫投資服務單一窗口,協助金融業者行政便捷服務。

金管會主委(左)、高雄市長陳其邁(右)今與16家金融業者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宣布資產管理專區啟動。記者郭韋綺/攝影
金管會主委(左)、高雄市長陳其邁(右)今與16家金融業者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宣布資產管理專區啟動。記者郭韋綺/攝影

財富管理 金管會 金融業

延伸閱讀

【重磅快評】彭金隆首選高雄 是南北平衡或政治正確?

12銀行擬設點高雄資管專區 金管會主委6日率團參訪

金管會主委訪財長 洽談三優惠

獨家/金管會彭金隆揪12家銀行挺高雄 願與財部再爭稅負

相關新聞

整理包/換新鈔囉!時間、規定一次看 手機一掃速查最近提領據點

紅包準備好了嗎?春節前換新鈔的時候到了!中央銀行9日宣布,今年新鈔兌換時間為1月20日至24日,共有8家金融機構、計有456間分行與郵局可兌換,《聯合新聞網》整理2025年新鈔兌換地點、流程、種類等各

獨/力推新新併...新壽員工安置方案曝光 年資滿31年者拿51個月優退金

新光人壽員工安置方案的版本內容曝光。根據新光人壽董事會已通過的內部安置方案文件,為了能夠讓員工願意留下來打拚,這次不但給...

四大原因 國銀去年11月停卡逾57萬張 月增9萬張

金管會對國銀信用卡業務的最新統計今天出爐,除了去年全年的信用卡簽帳金額,金管會預期可破4.6兆之外,更引人矚目之處在於,...

ATM 已可領到新鈔!新鈔兌換最大行臺銀備戰

中央銀行指示新鈔兌換日程於1月20日至1月24日五個營業日,臺銀董事長凌忠嫄16日上午表示,現在到臺銀ATM提領就已經是...

避險需求與各國央行買盤 外銀估黃金衝上2900美元

進入2025年,黃金受到各國央行的持續買入,加上對全球經濟情勢惡化的避險需求等因素下,外銀持續看漲黃金,渣打銀與瑞銀長線...

新新併闖關 公平會亮綠燈 認為不會對市場競爭造成顯著影響

「新新併」再過一關,公平會昨(8)日宣布,針對台新金控公司與新光金控公司結合案,歷經四個月審查後,認為不會對市場競爭造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