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戶3大外幣資產准融資了 為何可動用活水卻僅百億?
金管會宣布開放高資產客戶可拿手上的外國債券、保本境外結構型商品、保本外幣計價結構型商品等3大外幣資產,跟銀行抵押做外幣融資;據金管會統計,富豪戶持有這3大外幣資產僅416億元,以5成融資成數,可融資外幣活水僅208億元,銀行圈嘆商機有限。
這項配合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大利多,是高資產財管銀行眾所企盼,為何「雷大雨小」?銀行圈坦言,關鍵是「非採信託」投資,這塊量能少,自然可融資活水就低。
官員說,採「信託架構」的基金、股債都已開放質借,這次是放行「非信託架構」投資,對象限高資產客戶、融資標的限債券和保本結構債,因股票波動大、又無評等,因此未放行。
金管會是在2024年初就宣示,要開放高資產客戶的外幣金融資產准融資,對富豪戶來說,可提升資金操作彈性、拉高槓桿操作,對銀行而言,可活化財管市場規模,富豪戶與銀行將同享利多。
例如海外債券年配息率有5%,但融資成本僅2%,客戶買了100萬債券、借了50萬再投資,具備槓桿和套利空間。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開放12家承辦高資產財管業務銀行(DBU)可受理該項業務,有三大重點,一、限高資產客戶本人持有這3大外幣資產做融資,包括BB級以上外國債券,含公債、公司債、金融債,保本型境外結構型商品,及保本型外幣計價結構型債券(含境內)。
二、外幣進出,不涉及新台幣,三、若是客戶持有銀行自己發行外幣結構債,只能做信用增強的副擔保品(無擔保),禁止抵押融資。
至於融資成數、可否再投資、資金用途等,林志吉說,均無限制,由各銀行內部授信政策評估,但如保本型結構債可能流動性受限,銀行承作時需考量流動性和變現性。
金管會以12家高資產財管行統計,富豪戶持有這3大外幣資產共416億元,占整體高資產規模僅3%,又以外國債券399億元最多,民營銀行量較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