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前11月開罰僅1.6億 全年要探12年低點了嗎?

從金管會新任主委彭金隆5月20日就任至今,沒有開出一張大罰單。本報資料照片
從金管會新任主委彭金隆5月20日就任至今,沒有開出一張大罰單。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統計,2024年前11月銀行、證券投信期貨(含上市櫃公司)、保險等總罰鍰金額1億6,226.5萬元是六年同期新低,年減3成,主因是下半年無大罰單,若以2024年罰鍰預算數2.75億元來看,達標率59%,全年達成率恐是史上最低。

據估算,2024年全年罰鍰一旦低於1.76億元,將重寫12年來新低紀錄。前次低點是2012年的1.57億元。

所謂「大罰單」是指罰鍰逾300萬元案子,從金管會新任主委彭金隆5月20日就任至今,沒有開出一張大罰單,若最後一個月罰鍰額低於1353萬元(過去近半年月均罰鍰額是1056萬元),如同宣告跌破了2015年全年1.76億元罰鍰,改寫12年來新低。

過去20年來,罰鍰低於2億元者僅有七年,2024年將是第八年。2011年罰鍰1.42億最低,2012年是1.57億元次低,2005年1.68億元列第三,第四則是2015年的1.76億元。

近半年「大罰單」銳減,是今年金融業全都奉公守法了?還是意味著金管會認為大額罰鍰已不再是有效的監理措施了?這是短期現象,還是將成為金管會長期的政策方向?

金管會主秘蔡福隆說,裁罰僅是手段而非目的,是希望金融業對內控或法遵更有警覺意識,從過去歷程來看,不是說今年罰鍰多,就是業者守法性差,可能是案件遞延,當年度罰鍰高低,並無法反映當年狀況。

其次,金管會強調內控,近年理專或公司治理弊案大減,顯示業者已有高警覺及強化守法意識,罰鍰銳減不代表金融檢查鬆懈,金管會是安全與發展並進,「安全」的監理力道仍會持續強化。

一家金融業高層直言,通常罰鍰會內化為金融業的成本,等於是股東付錢,也起不了甚麼作用,金管會近年多改以其他裁罰手段來「示警」,如直接罰人、限制業務或加重資本計提「這才最痛」。

金管會公布今年前11月金融三業和上市櫃公司裁罰狀況。銀行業前11月被開出18件罰單、挨罰4274.5萬元,保險業前11月被開24張罰單、4530萬元,兩大金融業罰鍰件數、金額全較去年同期銳減,都是因今年無大罰單。

證券期貨投信前11月被開出55件,挨罰2694萬元,年僅增1.8%;另上市櫃公司、公發公司、內部人股權交易及會計師等共罰180件,4728萬元、年增14%反是增加最多者。

累計金融三業和上市櫃公司,前11月共裁罰277件,1億6226.5萬元,罰鍰額年驟減7524萬元或31.7%,顯示今年大罰單明顯減少。

罰單 金管會

延伸閱讀

大額罰單減 金管會今年開罰金額恐創12年來新低

金管會前11月罰鍰1.6億年減逾3成 探6年同期新低

川普重返白宮「氣候政策添變數」 金管會:綠色金融目標不變

撤掉非實名制社群平台廣告以阻詐 彭金隆:金融業將全面推動

相關新聞

台企銀董座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請辭 三接替人選呼聲高

據了解,為了能在立法院開議之前把董座請假風波告一段落,避免造成執政團隊的困擾,台企銀董事長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口頭請辭,台...

大S病逝日本!專家提醒旅平險別買錯 「法定傳染病」僅4家有賠

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由於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有保險業者提醒在海外遇到疾病或意外,「有沒有買對保險」很重要。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透露,台灣目前旅平險有提供包含法定傳染病選擇的,僅有美商安達、台灣產物保險,旺旺友聯、南山人壽這4個選擇。

大S赴日旅遊因病過世 專家說海外遇此事「有沒有買對保險」超重要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過世,享年48歲,震驚國內。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台灣保...

勞工3月大分紅!新制勞退基金2024年大賺6,989億 平均每人分紅5.5萬元

勞工2025年3月分紅可期。因受惠於AI浪潮,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

鑑價嚴 利率升 公銀非首購調至逾3%

公股金融圈人士透露,由於房價鬆動,已有不少蛋白區的地區,尤其是在中南部傳出房價下跌百分之十、廿不等,多家行庫下達指令,要...

異業聯防 警示帳戶抓一串粽

台灣詐騙太猖獗,除了金融業集體組成聯盟打群架之外,專家更疾呼跨產業聯盟的重要性。金融總會、銀行公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兆豐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