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減塑 中國信託提供千支「寶特瓶循環愛心傘」免費使用

中信銀行2023年推動「傘傘發亮」專案,今年持續再提供1千支寶特瓶循環愛心傘供民眾使用。中信銀行/提供
中信銀行2023年推動「傘傘發亮」專案,今年持續再提供1千支寶特瓶循環愛心傘供民眾使用。中信銀行/提供

為響應減塑環保理念,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繼2023年推動「傘傘發亮」專案,提供1千支以回收寶特瓶為原料製成之寶特瓶循環愛心傘供民眾取用後,今年持續再提供1千支寶特瓶循環愛心傘,放置於中國信託銀行全臺154家分行據點,民眾可免費借還,將「循環經濟」概念帶入日常生活,發揮金融業的影響力。

中國信託身為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一員,認為減塑行動刻不容緩,去年與聯合報系合作推動「傘傘發亮」專案廣受好評,客戶讚許寶特瓶循環愛心傘不僅提供臨時需要的人使用,更能環保再生且良善循環;今年參考使用者建議,將新版寶特瓶循環愛心傘設計得更為輕巧,縮小傘面以提升材料使用率、減少製作傘面產生的廢棄物,民眾免費借用後主動返還,可開啟下一次共享、延長塑膠生命周期,攜手為環境盡心力。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每年統計顯示,全球一年生產的塑膠垃圾高達4億噸,而且垃圾量還在持續增加。塑膠包裝帶來便利,卻造成環境永久傷害,面對《全球塑膠公約》提出2040年減少塑膠產量60%的「60X40全球減塑」目標,中國信託期待透過「傘傘發亮」專案倡議從日常生活中力行減塑、減碳,凝聚企業、同仁及客戶的永續共識,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力,同時讓循環經濟的觀念在校園中發酵,擴大專案影響力,逐步實現環境永續發展。

此外,中國信託率產業之先落實循環經濟理念亦延伸至校園,攜手聯合報系透過「塑學奇兵」教具、遊戲和閱讀,讓學童從日常生活中理解塑膠回收再製的觀念,讓永續種子在校園中扎根。

中國信託長期以來積極實踐永續作為,亦關注生物多樣性議題,2014年進駐鑽石級綠建築標準的中國信託金融園區、認養園區旁三重世貿公園,種植131種臺灣蕨類與原生植物,打造全臺首座戶外蕨類秘境;2024年7月中國信託金控獨立董事前進澎湖港子海草復育區,與當地社區民眾一同種下1,500株卵葉鹽草、單脈二藥草及甘草、11月更參訪新北市海洋保育教育園區實地瞭解救援過程,並協助刷洗海龜收容池;同時提出「CTBC 30X30生物多樣性行動倡議」,簽署加入「生物多樣性核算金融聯盟」(The Partnership for Biodiversity Accounting Financials, PBAF),與全球逾40家金融機構關注生物多樣性議題。

中信銀行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延伸閱讀

響應減塑 中國信託1千支「寶特瓶循環愛心傘」免費使用

響應減塑環保理念 中信銀提供千支「寶特瓶循環愛心傘」免費使用

棒球/中信連續14年獲體育推手獎 辜仲諒慰勞U12中華隊奪冠

全球塑膠公約直擊/談判倒數36小時 NGO籲各國「拿出勇氣」

相關新聞

考量川普關稅仍在未定之天 金管會限空令繼續再延一周

美國總統川普4月公布對等關稅計畫,攪得全球股市天翻地覆,雖然台股最近兩周逐步走穩,但考量美國關稅政策、以及與各國談判結果...

獨/華南金世代交替 民股副董林明成交棒長子林知延出任金控副董

華南金控展開世代交替。據了解,已擔任華南金副董事長快20年的民股大股東林明成,此次改選之後,將不再續任華南金董事,交棒給...

金管會宣布「同意新新併」 更名為台新新光金控

金管會今天宣布,同意台新金融控股公司(下稱台新金控)與新光金融控股公司(新光金控)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

台企銀董座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請辭 三接替人選呼聲高

據了解,為了能在立法院開議之前把董座請假風波告一段落,避免造成執政團隊的困擾,台企銀董事長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口頭請辭,台...

大S病逝日本!專家提醒旅平險別買錯 「法定傳染病」僅4家有賠

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由於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有保險業者提醒在海外遇到疾病或意外,「有沒有買對保險」很重要。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透露,台灣目前旅平險有提供包含法定傳染病選擇的,僅有美商安達、台灣產物保險,旺旺友聯、南山人壽這4個選擇。

大S赴日旅遊因病過世 專家說海外遇此事「有沒有買對保險」超重要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過世,享年48歲,震驚國內。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台灣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