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守護論壇/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信託2.0 助失智安養

經濟日報與華南銀行昨天共同舉行「金融守護論壇—失智友善 信託未來」,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左四)致詞,並與華南銀行信託部經理曾文民(左起)、華銀個人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黃守良、華銀總經理黃俊智、華南金控暨華南銀行董事長陳芬蘭、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經濟日報總編輯費家琪等合影。記者林俊良/攝影
經濟日報與華南銀行昨天共同舉行「金融守護論壇—失智友善 信託未來」,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左四)致詞,並與華南銀行信託部經理曾文民(左起)、華銀個人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黃守良、華銀總經理黃俊智、華南金控暨華南銀行董事長陳芬蘭、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經濟日報總編輯費家琪等合影。記者林俊良/攝影

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昨(19)日表示,失智議題不容忽視,失智者容易因記憶力、判斷力、邏輯分析和認知能力下降,成為詐騙目標,更需要信託機制幫助安養。金管會期許各銀行透過行員訓練,使其能辨識客戶失智傾向並提供協助,進而透過信託,將客戶金錢管理從儲蓄轉變為提供預防和照護服務的支付來源。

經濟日報與華南銀行昨日共同舉行「金融守護論壇—失智友善 信託未來」,邱淑貞出席致詞。金管會在2020年9月發布信託2.0「全方位信託」推動計畫,並於2022年9月繼續推動信託2.0第二階段計畫。

邱淑貞指出,從論壇座無虛席,顯示社會大眾對失智議題的關注與重視。

據統計,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達430萬人,其中失智人口約37萬人。失智者特性是記憶力、判斷力、邏輯分析和認知能力下降,這會衍生兩大議題,一、失智者容易成為詐騙目標;二、隨著年齡增長,失智者的生活需求也隨之改變,如何在金錢管理上提供協助,並利用信託機制幫助他們安養,是信託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邱淑貞說,金錢的重要特徵是「支付」,銀行可以運用信託機制,將金錢用於支付失智長者的照護和生活所需。這也是金管會積極推動「信託2.0」計劃的核心目標,將金錢管理從單純的儲蓄,轉變為提供預防和照護服務的支付來源。

「跨產業合作」是信託2.0成功的關鍵,邱淑貞說,透過信託公會的努力,超過950家相關產業加入信託聯盟,讓失智者得到更多食、衣、住、行的完善照顧。

各銀行也積極依照人生各階段需求,推出信託產品。據統計,安養信託從2015年推出至今,參與人數從863人成長到2024年的18萬人,金額也從42億元增加到1,288億元,顯示客戶對此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

邱淑貞期許各銀行能以專業的服務協助弱勢族群,尤其是失智者,這需要加強行員訓練,使其能夠辨識客戶的失智傾向,並及時提供協助。

失智 邱淑貞 金管會

延伸閱讀

台壽保客戶和理賠人員疑似聯手詐保2390萬 金管會首度發聲

經濟日報與華南銀行合作失智論壇 邀請產、官、研共同守護

外公臥床接連父母失智 「伴親終老」也是預習自己的老

新聞眼/新新併要通關金管會 特別股和新壽增資成兩大考驗

相關新聞

台企銀董座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請辭 三接替人選呼聲高

據了解,為了能在立法院開議之前把董座請假風波告一段落,避免造成執政團隊的困擾,台企銀董事長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口頭請辭,台...

大S病逝日本!專家提醒旅平險別買錯 「法定傳染病」僅4家有賠

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由於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有保險業者提醒在海外遇到疾病或意外,「有沒有買對保險」很重要。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透露,台灣目前旅平險有提供包含法定傳染病選擇的,僅有美商安達、台灣產物保險,旺旺友聯、南山人壽這4個選擇。

大S赴日旅遊因病過世 專家說海外遇此事「有沒有買對保險」超重要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過世,享年48歲,震驚國內。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台灣保...

勞工3月大分紅!新制勞退基金2024年大賺6,989億 平均每人分紅5.5萬元

勞工2025年3月分紅可期。因受惠於AI浪潮,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

鑑價嚴 利率升 公銀非首購調至逾3%

公股金融圈人士透露,由於房價鬆動,已有不少蛋白區的地區,尤其是在中南部傳出房價下跌百分之十、廿不等,多家行庫下達指令,要...

異業聯防 警示帳戶抓一串粽

台灣詐騙太猖獗,除了金融業集體組成聯盟打群架之外,專家更疾呼跨產業聯盟的重要性。金融總會、銀行公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兆豐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